2015匈牙利7.4分战争剧情《索尔之子》BD1080p.中英双字


索尔之子海报

名称:索尔之子

别名:天堂无门(港) / 索尔的儿子 / Son of Saul / Saul fia

主演:盖佐·罗赫里格 / 列文特·莫尔纳 / 乌尔斯·瑞恩 / 托德·沙尔蒙 / 耶日·瓦尔恰克 / 盖尔戈·法卡斯 / 巴拉日·法卡斯 / 桑德尔·泽绍特 / 马尔桑·恰尼克 / 列文特·奥尔班

导演:拉斯洛·奈迈施

地区:匈牙利

年份:2015

语言:匈牙利语 / 意第绪语 / 德语 / 波兰语 /

时长:107分钟

更新:2024-04-23 10:48:31

索尔之子剧情介绍

身为纳粹集中营“特遣队”队员的犹太人索尔(Géza Röhrig饰),是一名被迫负责处理死尸的囚犯,某日在例行清理毒气室遇难者尸体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儿子”的遗体,他从此改变了苟且度日的生活,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拼死夺回“儿子”的尸体,并找到一位犹太牧师为“儿子”下葬。

索尔之子下载地址一

索尔之子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索尔之子豆瓣热评

  • 于是2016-04-11 13:38:26

    我不喜欢这部影片,纯粹个人因素,抛开视像音响剧本主旨等宏观而专业的角度,我只觉得这样偏执,太自私。在惨绝环境中的非理性固然可以理解,为“儿子”祈祷往生的意念也固然充满人性,但他也完全不顾他人安危,强迫拉比和所有相关的人,那种强迫性,和犹太人整体被迫受到的灾难,在此类比且对比。

  • 桃桃林林2015-12-20 23:21:44

    强烈风格化,只关注主角和背景虚焦从另一个层面,也是有意弱化对苦难以及受害者的消费,只关注主角个人的遭遇吧。又从他四处的周转来观察整个恐怖的流程。不过这种过度关注确实非常压抑,而且,男主执念有些强到过度了。

  • 影志2015-12-20 23:19:31

    结尾小男孩出现时,像看到了上帝和希望一样惊喜。尽管结局依然很残酷,有些努力总算没有白费。画幅和镜头感很享受,3星半。

  • 岛上的夏奈2016-03-06 21:13:18

    五个月前在布达佩斯就想进电影院看,那个时候刚上映口碑就已经爆棚,因为听不懂匈牙利语最终作罢;昨天终于在东村看完,看后觉得心里缺了一块,散场时坐后边的犹太老头久久不起坐,用悲伤的眼神看着我。然后出到厅口,看见一个头发都已经发白的老妇人,对着电影海报轻轻喊了一声:“My Father."

  • 小斑2015-11-09 02:54:57

    放映结束后,坐在我身边的两位阿姨居然一本正经地开始讨论那个男孩到底是不是男主的亲儿子我真是……以个体(冷漠的)视角去展现集中营,特别是以前没有当过主角的特遣队,idea不错。但无休止的短焦镜头实在看得我烦躁。男主的人设也很让我烦躁。这片居然满座,我真是越来越佩服法国观众了!

  • 猪头妖怪2017-01-29 00:03:41

    要不是这个题材的缘故,你们会不承认这个故事其实超级无聊又毫无条理、经不起推敲?我反正是不信的。

  • 胤祥2016-01-06 02:21:55

    (7/10)想了想还是只能给三星。主角的动机完全不可理解,看上去就是别人忙着活命他忙着作死,而且是作大死。摄影、置景都值得表扬,有个极富道德感的手法就是把一看就知道花了大价钱的群演、置景都扔到焦外,对集中营的展示很棒。但是#这片儿要是得了最佳外语片简直就是呵呵呵#

  • 有心打扰2016-03-03 00:58:38

    1.手持跟拍、运动长镜、背景虚焦、大量特写、逼仄画幅、环境音效,让我们如临其境的同时,却又在抑制我们内心情感的释放,很有意思;2.镜头语言别具一格,但我实在受不了男主角如此作死的电影,别跟我扯什么信仰,给我一个可以接受的动机,OK?

  • 木卫二2015-12-21 00:58:31

    大银幕就像镜面,观众视角是模糊的,但主人公POV的感受,是焦躁、压抑的镜中物,是能被体验的集中营地狱。短焦近乎全程贴在了脸上,得承认这部电影的立意,视角,技术和意图实现都很刁,不像新手之作。但,绝对属于我不想再看第二遍的片子。一意孤行的主人公,莫须有的儿子,确实给其他人挖了大坑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2015-11-14 18:24:08

    太难受了,走出电影院时腿都在发抖。无任何配乐,大量浅焦跟拍加特写,绝无仅有的作者风格,光结局就值得五星。其实不需要任何背景常识都能理解男主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人生有太多东西比生死更重。虚写的父爱。

  • 二月鸟语2015-12-21 02:50:15

    9.2,不管是影像风格和表现方法都是我的菜,很喜欢。不变的短焦和模糊的环境代表索尔在法西斯集中营里主观视角下的目光短浅,即只注重自己眼前之事而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剧作的高明在于索尔的执念只能注定他会从一个受害者变成法西斯,最终害死同伴。铁定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

  • 叶洲2016-02-28 07:30:44

    影片独特的始终特写聚焦跟拍主角,而模糊背景的拍法,既非常写实地呈现了人间地狱(真是看过的最恐怖震撼的二战集中营电影,毒气室和万人坑的火光)而又不会让你做噩梦,又让观众体验了主角索尔自己的视角,即只聚焦于索尔关心的事物。假拉比象征上帝已死,窄画幅压抑。

  • 白日美人_S2015-11-11 03:50:57

    完美的象征义,绝望的大环境下找到的虚假希望和执念。大量特写堆砌但有效,希望第二幕多些情节让观众保持兴趣。男主演原不想接这个片子,以为又是成千上万大屠杀主题的电影中的一个,但看完剧本毫不犹豫接了下来。索尔之子证明了电影发展一百多年后到今天仍然有无数种可能性。

  • DeckardYang2022-02-16 15:19:09

    【2.5】每个场域的长镜头都尽可能确保代入感的营造,充足的动力设置足够令人确信这场地狱游历的道德立场,可是近乎全程的跟镜头为什么全都是浅焦,虽然在景别层次上有考量,但这么狭小的视觉空间展示,导演究竟想要隔绝些什么?

  • LORENZO 洛伦佐2015-11-15 08:08:59

    千万不要一个人去影院看,果然观影体验如媒体所述十分令人不舒服,看得我各种胸闷压抑。半第一人称的视角,远景虚焦的处理,既让人跟着男主看遍营内的各种残酷,又不至于被过于血腥的远景吓到。到电影快结尾时都很讨厌男主,但是结尾出来就理解了,有些更伟大的东西值得被救赎。

  • 掉线2016-03-09 17:59:06

    【A-】去年个人最佳,“紧跟在后”的拍法甚至让电影有了种近乎第二人视角的感受,大量画外音源使得视觉局促却依旧拥有空间感,模糊的背景强调角色精神与外界现实的疏离,也令观众有了更多想象空间,索尔之子的影像比赤裸的血肉更令人觉得触目惊心。(PS.各位影评人,短焦和浅焦是两个意思,别乱用词)

  • 米粒2015-05-16 22:23:32

    4.5。惊艳的处女作。全片保持视觉风格的高度统一,一个在犹太集中营的苦工的一天,有些故事有些场合,只需要一个人看到的事实就有足够的展现力了,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容错过的佳作

  • 牛腩羊耳朵2015-05-18 16:53:09

    #Cannes2015#处女作就杀入主竞赛果然还是有一手的,风格鲜明的镜头语言【背景虚焦,全程脸部特写跟拍长镜头,大量气氛惊悚的运动镜头】让人耳目一新,可惜在强大的叙事动机和男主角情绪性表演的双重缺失下,新鲜感退潮快速。跟着男主角和一直在侧的摄像机来一趟地府般的集中营的全景之旅。

  • mingjoyce2017-02-15 22:38:39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殘酷寫實呈現二戰時期猶太人苦難的電影!雖然是以嚴肅的二戰猶太傷痕為主題,在視覺與聽覺上呈現出的悲劇性也讓觀眾感到無比震驚,但電影並不無聊難看。導演將傷痕藏在景深之外,以後製音效製造出逼真的錄音感,讓觀眾以聽覺代替清楚的視覺畫面,自行在腦中想像出這慘絕人寰的歷史罪行

  • 2015-10-13 00:01:28

    聪明的处女作,一箭多雕的影像风格(跟拍长镜头+浅焦),有意味但不堪回味。有处女作容易有的问题:从整体来讲没有情感内聚力,故事讲散掉,细节的串连,仅试图用影像风格粘连出情感冲击力是无法达到动人的级别的。

  • 徐若风2016-03-02 20:46:19

    在近年的二战电影中走出新路。无论是病态扭曲的剧情、具有争议性的价值观,还是摄影/音效的风格化处理,都既是置于那个时代的绝望泥潭,又能解读出当代的回望视角。

  • 心生2015-12-23 12:19:04

    形式感较强,大量长镜头,几乎都是近景跟拍,代入感强烈。背景大都处于虚化状态,残酷暴行以一种模糊的形式在背景中晃动,但仍让人不寒而栗。最后处理太完美,镜头如灵魂般释然地跟了出去,身后是冰冷的现实。各方面看,都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有力争夺者。

  • ╯^╰2017-02-15 09:22:05

    看这种电影的时候,心里总是很压抑,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尸体焚化的味道。

  • Eco2019-12-25 05:50:40

    让我想起齐泽克所谓的矛盾修辞:1.正因为不是索尔的孩子,他才得以成为索尔之子;2.已经死去的人试图拯救已经死去的人。不要在普世人性和战争反思的层面上理解电影以及索尔的行为。

  • 半城风月2017-02-15 14:26:25

    纳粹集中营充满了绝望,真实可怖。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也被丧失殆尽的人性无情吞噬,沉默的长镜头也把这种压抑氛围无限放大。

  • frozenmoon2016-04-09 23:25:38

    虽然拿到了奥斯卡外语片,但个人仍然更喜欢那部入围但未能得奖的《野马》。

  • 冰红深蓝2016-03-04 18:06:19

    1.浅景深虚焦+手持跟拍+特写近景+运动长镜+丰富环境音+复古窄画幅+35mm胶片,纳粹大屠杀新拍法。2.个体视角取代宏大叙事,最大程度逼近真实,一切都面目模糊,残酷历史在影像边缘与画外空间叩击着我们的灵魂。3.无关乎励志,却关注身处绝境深渊中的信仰,即便偏执若葬子,结尾男孩实在惊喜。(8.8/10)

  • 左胸上的吸盘2017-05-18 23:03:35

    编导的那点小心机,令人作呕。这是一部给奥斯卡的主妇评委们定做的电影。全片镜头基本定在男主身上,别的都虚焦,包括集中营的群演裸体也虚了,那还有什么可看的,当然主妇们可以故作不忍看的表情。男主的行为完全无法解释,一个固执给死人烧黄纸的华北农民的欧洲版本,他可能是恋童癖加恋尸癖。死得好

  • 陈凭轩2015-12-13 03:25:21

    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從頭到尾堅持大特寫和手搖,效果還是很好的。但整體真也就那樣了。

  • 汪金卫2015-12-27 23:53:25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全程4:3画面;全程手持摄影;全程肩部高度视角;全程长镜头;全程无配乐。比娄烨电影还要极端得多,给观众前所未有的焦躁与压抑感。男主角为获得心灵救赎而固执地作死,更让人烦躁。导演故意把尸体等噱头内容置于虚焦的背景。结局还不错。作为处女作很厉害但不喜欢。三星半

  • 安德烈大叔2016-04-17 10:01:18

    一个人的地狱就是全世界的地狱,一个人的救赎就是全世界的救赎

  • 苏晓晓2017-02-15 10:22:57

    整个影片氛围太沉重了,不喜欢男主为了自己的儿子而不顾其他人的安危

  • 内陆飞鱼2016-05-04 22:25:49

    佳片,小成本实验玩法,表现力扎实,如同一部跟拍纪录片,类似纳粹集中营一日游,重在体验氛围、情绪,复古画幅像看老电影,限制画框,突出人物存在感,不像宽银幕有很多背景入画,会分散观众注意力,没人规定电影该怎么拍,还可以走得更远,比如简化场景、减少人物,加大环境声音收录。

  • 有只骗子2016-07-23 23:45:08

    是,你的信仰很坚定。导演,请你去死吧。

  • 丁一2016-08-05 21:51:07

    集中营忙如富士康, 焚尸工厂做焚尸工, 犹太偏执如纳粹, 地狱虚晃第九圈

  • Aloysha2020-06-17 16:52:17

    反战争片反的很彻底,不要冷静,就要情绪,不要客观,就要主观。结尾神来之笔,当镜头聚焦到单一人物力度足够彻底的时候,去道德感才有可能实现。

  • 灰狼2016-01-27 15:19:45

    埋葬就是保存,让身体免于被熔炉吞噬,这种伦理学意义上的生存超越了生与死,同时他者也走在了自我的前面,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并不重要,大写的他者才会定义自我超越的存在。

  • 朝阳区妻夫木聪2016-03-13 16:12:04

    炫技炫的我服,但是这种视听语言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却削弱了故事的戏剧性。而大量虚焦背景的模糊处理将主角的个人世界与外界的残酷环境隔绝开了,这种处理方式我认为还有待商榷。就影片主题层次而言,无论是从虚妄的父爱,执念或是信仰出发都大有文章,我感兴趣的一种解读是“索尔的做法是另一种Nazi”。

  • 文森特九六2016-03-05 20:11:24

    少见的观众视角、摄影机视角、角色视角三位一体。

  • qw0aszx2016-05-24 00:01:53

    视觉空间上的缩小,听觉空间上的扩展,感官时间上的拉长。 8.2分★★★★

  • 西楼尘2016-04-10 22:49:54

    不愿求生也不愿死去的人,只好变作地狱烟尘里一只守墓的幽魂,给同行的人讲着积古的妄想故事,向生者索命为死者渡魂。索尔抵死的一句,生与死早已模糊了界限。伏在墙根面目漠然地听着毒气室里的哀嚎,苟活濒临崩坏,索尔才需要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信念之子被人捂住了嘴,又放开任其跑远,终于获得告解。

  • Mr. Infamous2018-08-04 15:14:00

    就像被绑在索尔身后,由固执的他拖着,在一片死亡的废墟里寻找,或者说制造一种慰藉。理性是失却的,在这地狱里就更添风险。镜头制造了一个促狭的罐头,把观众也囚了进去。细语在影院环绕,战俘的惊恐与羞耻,如呼吸一般热在颈后。等到他唯一的笑容竟然浮起,世界旋即回光返照地死去。

  • Hiina Kapsas2022-06-19 15:05:33

    生得不自由,才会对死之形式有偏执的追求。你可以为了自己的偏执不管不顾,但不要搭别人的便车。音响做得好,但好就等于用吵来折磨你。我受不了吵。

  • JoshuaLi2015-10-23 11:48:40

    8.1 基本上都是近景手持跟拍,除了索尔以及与他互动的角色,其他一切都处于模糊当中,导演很好地利用了这种方式,通过索尔有限的视角将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惨剧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尾出现的小男孩为索尔带来了一种奇谜的解脱,然而紧接着便遁入了无限地黑暗与寂静。#CIFF2015

  • Muyan2015-05-15 08:01:16

    有一些应景,但亦有一些真诚;有一些拖沓,但亦有一些惊喜|20160229 重看,第四次:计戛纳两次,Femis一次

  • 狄飞惊2016-03-03 15:53:03

    后脑勺跟拍加近景特写背景虚焦,拉斯洛·杰莱斯的左右脚分明是站在达内兄弟和阿布戴·柯西胥的肩膀之上,在学习中创新,一片成就新一代手持风格。

  • Woodring2016-02-19 11:31:23

    一部让人极度不安的片~全程背景虚焦也没有什么直接的暴力血腥镜头,但无处不在的低语喊叫和声响足够让人神经衰弱~据说是处女作,成熟得难以置信,都让人想打满五星鼓励了~

  • brennteiskalt2016-04-01 22:21:18

    通过高难度的摄影和极富表现力的音轨,[索尔之子]为犹太人大屠杀电影找到了新的语言。它的力度完全来自于其形式,极为局促的摄影视角让失焦的残暴行径变得更加恐怖。但它的故事层面则乏善可陈,索尔死马当活马医式的行为自然是为了自我拯救和意义创建。所谓"儿子"的意象仅仅是个结构,而没有上升余地。

  • 阿茶2016-11-18 18:04:19

    4:3银幕,近景,跟拍,长镜,浅焦;背影,逼仄,局促,窒息。与其说为孩子下葬,不如说一场绝望的自我救赎。历史的浩劫中,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他只能眼看着他从毒气室活下来,又挣扎着死去。他无法阻止生命的消亡,只能在寻找拉比的信念里安抚自己的良心。“你为死人不顾活人”“我们都已经死了。”

  • kylegun2016-04-24 12:09:57

    赶场,收尸,解剖,散灰,地下网络,遗物处理,万人坑,抵抗,逃亡,孩童目光……焚化场犹太看更的一日地狱行,太凶狠,太恐怖

  • 深邃2021-01-28 00:36:57

    匈牙利导演恐怕都有拍长镜头的基因吧,逼仄空间里的浅焦摄影让观者透不过气来,这种摄影母题也合上了主人公极度自我的执念。结局可以看作一种信仰的传递,向死而生。

  • Methy2018-05-07 18:07:42

    我比较警惕这种第一视角(其实是1.5或者幽魂视角)来拍有关真实历史的故事片。在它强大的渲染作用之外,其实展现的是“迪士尼一日游”式的历史游客主义。正因为手法的极度thrill反而导致了虚伪的历史真实幻觉,像是走入另一种无法反驳的极端。

  • 喻鸣2018-08-04 20:43:31

    窄幅画比、贴脸贴背跟拍致使视觉局促,画外音源、主观声效却拓展了电影空间,被浅焦所模糊的血腥屠戮千百年来异曲同工,信息不够脑补来凑。虚化背景又加深了索尔与环境的疏离,众人求生时他偏偏“作死”,“父爱”和仪式追求之偏执很考验观众的共情力,你信,动机则牢固;不信,则万般皆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