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英国7.9分惊悚犯罪剧情《狂凶记》BD1080p.中文字幕


狂凶记海报

名称:狂凶记

别名:夺命狂凶 / 狂乱 / Frenzy

主演:乔·芬奇 / 巴里·福斯特 / 芭芭拉·雷吉-亨特 / 安娜·玛西 / 亚历克·马克温 / 维维恩·莫坚特 / 比莉·怀特劳 / 克莱夫·斯威夫特 / 伯纳德·克理宾斯 / 迈克尔·贝茨 / 吉恩·马修 / 埃尔茜·伦道夫 / 杰拉尔·德西姆 / 迈克尔·比尔顿 / 哈里·弗雷德尔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罗伯特·里耶蒂 / 迈克尔·谢尔德 / 苏珊·特拉维斯 / 丽塔·韦伯 / 理查德·怀勒 / Madge·Ryan / John·Boxer / 吉米·加德纳 / 诺埃尔·约翰逊 / Brian·Badcoe / Joby·Blanshard / Gerry·Cowper / 奥托·弗里斯 / John·Gol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地区:英国

年份:1972

语言:英语

时长:116分钟

狂凶记剧情介绍

理查德是一名飞行员,退伍后,他在一家酒吧打工,认识了同事芭芭拉(安娜·玛西 Anna Massey 饰)并与之相爱。性格粗暴的理查德同老板发生口角后被开除,身无分文的的只得投奔前妻布伦达(Barbara Leigh-Hunt 饰)。布伦达经营着一家婚姻介绍所,她友善的接待了理查德并偷偷的在他口袋里塞了一些钱。没想到几天后,布伦达在介绍所中被她与理查德共同的朋友鲍伯(巴里·福斯特 Barry Foster 饰)玷污并用领带勒死,原来鲍伯就是伦敦臭名昭著的领带勒杀狂魔。 布伦达死了,理查德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为了将更大的罪嫌推到理查德身上,鲍伯又趁机杀死芭芭拉,一时间理查德成为了全城通缉的对象,最终落网。负责此案的奥克斯福德(埃里克·麦克文 Alec McCowen 饰)觉得事有蹊跷,经过夫人的提点,他发现真正的罪犯已经露出了马脚。

狂凶记下载地址一

狂凶记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狂凶记豆瓣热评

  • 一期一会2012-02-08 15:10:04

    此片比凶手更可怕的是探长夫人的厨艺

  • 糖罐子.2018-10-25 00:01:33

    三刷,最被低估的希区柯克作品。1.一动一静,两次谋杀的两种情境诠释:尖叫前故意让观众焦急等待的空镜头,及离开凶案现场外放绝望感的倒推长镜。2.行凶之时手、脖、眼交替呈接的快速剪切;突然占据整个屏幕的面部大特写;庭审开关门的消音处理。3.晚期影像风格的转变与保留:依旧辣手摧金花;混淆观众认知的潜意识铺陈;延承传统的古典式收尾;往昔情欲暗示的直接外象化(性无能及女体裸露);为顺应时代革新,在传统叙事基础增添的大段生活流描绘。4.探长支线,妻子和餐桌上的冷幽默桥段完全迎合英国本土风趣;食色皆属天性也,希区柯克通过难以下咽的畸形食物譬喻杀人狂扭曲诉求的性变态行为(压制和放纵)。5.启用《偷窥狂》女主演员,扼杀戏码的再现或有传承怀旧之意。(9.0/10)

  • Marty McFly2012-09-05 23:32:04

    探长跟他夫人真是可爱啊!还是保持了悬疑与幽默元素相结合的特色。结尾的时候还让人紧张了一下,接着收得也很干净利落。

  • Obtson2014-02-12 23:57:23

    希胖的倒数第二部长片,重回英伦的他展示了一个冷峻而古典的伦敦。用赤裸的女体填补构图,以纯暴力的手法去消化心理病征。多处运镜显出极佳的拍摄状态,那个二次凶杀前的楼梯退行长镜简直惊呆。至于探长那条哑笑的故事线,本就是英国人的拿手好戏。

  • 苏黎世的列车2019-08-21 01:39:34

    希胖一旦回到英国,就会有很多本土化的元素加入电影,这与他在好莱坞的流水线制作有很明显的夹带私货之嫌,在美国拍的片子很难见到这种英式风情化的表达。

  • 火娃2015-08-16 02:35:03

    8/10。希胖的罪孽转移法再次奏效!主角虽然无辜,但前半小时将他塑造成粗鲁的杀人犯形象,而真凶找遗失证物那段,故意让土豆车被拦停,观众从而全身心体验真凶的焦虑心理;用画面制造紧张上,婚介所奸杀的反复特写,分镜头逐步暗指秘书发现尸体的惨叫,芭芭拉走入凶宅的楼梯回旋运镜都预示着不详阴影。

  • 欢乐分裂2012-10-06 14:15:45

    低调炫技,黑色幽默,暴力美学,晚期希胖路数有点偏,不过依然扣人心弦;男主本身也不讨人喜欢,性格造就命运,结尾完全可以开放成另一个结果,那就成恐怖片了。

  • 持人的摄影机2021-05-27 09:11:59

    8.0/10。①讲述了男主如何被一步步错认为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并入狱,以及探长后来查到真凶(男主朋友,他参与了诬陷男主)还男主清白的故事。②误导性蒙太奇/复调深焦镜头(领带凶杀案—男主打领带;两路人谈论杀手的性格特点—男主的行为对上了)。③女助手进屋发现女主死亡那段镜头停在屋外等女助手尖叫,制造悬念;男主女友被连环杀手引诱进屋那段镜头逐渐退出屋内进入闹市街道,没展示任何强奸或凶杀画面没有任何尖叫但异常惊悚;女主被杀和男主女友被杀两段快速剪辑。④很多片段利用运镜和人物走位代替正反打来拍对话。⑤低饱和度调色表现残酷压抑感。⑥太多人物生活细节的展示了,导致电影节奏拖拉。

  • 文森特九六2017-03-11 17:16:38

    伴随着两次谋杀的两段长镜头“等待”,一静一动,第一段固定,好似观众焦虑的围观,第二段倒撤,好似观众绝望的后退,还有萌翻天的探长夫妇家的晚餐,杀人魔“大战”土豆,法庭的隔音门,医院潜逃……满脑子都是希胖一脸傲娇道:你看,调戏观众就是这么简单,认真学着点儿!

  • Yinanaa2020-06-27 10:31:15

    晚期作品,意外地喜欢。Eros is sick显示为食欲和性欲的无能。错误的人和真凶拥有相似的精神机理:老兵的masculinity已经死了,只能通过嘶吼、暴力和直白的性来掩饰。前妻还是二战后走上社会舞台的新女性,领带和扼杀也就清楚地指向性无能和仇女症了。结尾运尸箱的十字架。

  • Alain2021-03-15 02:06:08

    真是好看,每一分钟都藏着悬念,利用镜头语言刻意给出误导性的暗示,既加深了悬疑也颠覆了镜语的表意方式;西装可以视作所谓“男性阳刚”的外在体现,男主角从曾经的军人沦为底层穷人最后成为背锅的阶下囚,连打了补丁的西服也被剥去,而领带杀人狂行凶的武器正是颇具阳具形态的领带,“强奸犯都是阳痿”,讽刺的正是所谓“男性气质”;在这样一部节奏紧凑的电影中,探长夫人所表现出的幽默是伟大的,就像我们会在《双峰》这样的杰作中所能感受到的那样。

  • 尾生2018-05-06 04:20:26

    不知道为什么都吐槽过早暴露凶手,让观众很早就知道答案,然后看角色们置身其中走向错误方向,本身就挺挑战观众的,也会产生着急的代入感,而每个人的命运也都相应的引发观众的担心,这也是希区柯克擅长的啊,整个过程也很精彩,谁规定要最后才暴露凶手的

  • 灰色幽默2019-08-15 16:54:16

    遗作放在最后。没有了海斯法典以后希胖总算是放飞自我。除了本就擅长的快速蒙太奇外,凶手与受害者进入房间后镜头后撤引出了极强的惊悚氛围,大家都知道房间里会发生什么,希胖却故意留白不展现出来,观众夜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窥视者身份。不过背锅这个套路用过太多次了,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那种绝望的代入感。警长夫人的做菜日常或许也是有意展现的,毕竟性欲与食欲是互通的,这种乏味的婚姻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性压抑与摧残。

  • TWY2019-05-27 00:30:56

    希胖沉默地站定在一群附和之人中间,于是危险即将来临,而人们会选择忘记,变成日常的八卦笑料,镜头可以慢慢从走廊退后离开,也能讥笑着看着罪人黑色幽默地作死行动,不管怎么说,希区柯克的悬念永远快人一步,你能猜到大概却永远不能猜到全部。

  • 醉舟2012-10-13 18:17:57

    徒有其表的希区柯克式电影,虽然有一个非常美妙的退行长镜头和闪回的高潮片段,但是没有优雅的谋杀,或过程中的紧张与刺激;被冤枉的主角也没有任何受难姿态,完全抛弃了作为观影者的“偷窥”能动性;更让我失望的是色情的直接裸露镜头,希胖悬疑的本质便是色情与罪恶的内在化,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

  • 胤祥2020-04-16 21:15:13

    [2020年4月希胖√] 希区柯克倒数第二部,回英国Pinewood片场+伦敦实景拍摄的。水果蔬菜批发商这个很有重归童年的意思。受冤枉的好人模式,证据的两重解读,信息的精确控制,以及难说是不是有点Giallo影响的对女性角色的残杀……视觉上有几个点(省略、延宕等等),以及视角控制,确实尽显大师风范。强奸戏的尺度还挺大。

  • 连城易脆2020-02-27 22:45:55

    这部作品的犯罪手法也可以用希胖的另一部电影名字概括就是辣手摧花,作为其晚年生涯也是倒数第二部电影,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真的非常棒了。希胖作为一名成熟的类型片导演,几十部作品几乎快穷尽了犯罪悬疑类作品的各种叙事方法和惊悚表现手法,然而本片依然在追求创新,比如为多数影迷津津乐道的两次杀人长镜头,一次通过延时效应制造效果,一次通过不跟入现场反过来倒退回街道形成反差效果,再加上几次消音处理也是绝妙的展现方式。而诸如裸体女尸,被勒死后略带喜感的模样,从已经尸僵的手里拿回胸针,探长夫人那糟糕的黑暗料理一方面集中反映了导演的恶趣味形成独特风格,另一方面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显得饶有趣味。

  • 喷子2011-01-27 01:51:19

    永远优雅的希胖难得如此简洁粗暴,一股伦敦郊区臭水沟味儿扑面而来。土豆车上那场戏,同电话谋杀案一样让观众被牵着鼻子对凶手产生了认同感。探长夫人最具喜感,绝对正点的英式幽默,我估计她就是希夫人奥玛的化身,厨艺“了得”,并在不经意间为老公指点迷津。

  • 易老邪2011-08-30 10:35:48

    逼匝、冷酷、粗俗、残暴,还带有一丝真实感,完全不像是出自希胖子之手。4星半。

  • 合纥2013-02-04 09:09:38

    TECHNICOLOR的颜色太惊艳了,还有希翁重找回欧洲的那个调调,倍正的伦敦腔!凶杀时的几个快速剪切镜头,依旧犀利,最后的结局不再是美国式的打斗或者追逐,而是一场局促三双眼睛嘎然结束。

  • 张苑希2019-08-24 23:25:31

    希胖晚年时期作品,悬疑感一般,个人风格也不是很强,更像是希胖低调炫技的集大成之作。镜头语言依旧功力深厚,各种空镜推镜退镜慢镜长镜闪回,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全称得上是行走的镜头拆解教科书。其实个人觉得探长和夫人妙趣横生的餐桌对话比这个故事本身好看多了,男主实在蠢得令人发指,开放式结局有点意思。

  • 有心打扰2016-09-19 01:57:20

    1.两次谋杀的镜头处理呈现对比,直接激烈与含蓄温吞;2.警长夫妇这条线亦是精美辅料;3.土豆车一段有点紧张感;4.希区柯克一般水平。

  • 影毒肥佬2017-02-18 12:25:09

    黑色 心理 经典 Alfred_Hitchcock 希区柯克 最好笑同最精彩係幽默感, 用鏡頭玩幽默, 2次探長食飯戲都係全場最爆笑之時, 係一個好黑暗死得人多-好人被屈個古仔卻依然玩到咁好笑, 所謂大師即係無叫錯......

  • 发条橙2018-03-08 22:13:22

    好一个环环相扣,即使过早就揭开悬念,但不妨成为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这说明好的悬疑片重要的是揭开悬念的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还是集希胖功力大成之作,好故事,精密的细节铺陈,丰满的人物刻画,几个印象深刻的点:别针、领带、运土豆的货车、第三次作案后的长空镜头、惨死的裸女、可爱的警探夫人。

  • brennteiskalt2019-08-29 02:42:56

    [狂凶记]是希胖作品列表里毋庸置疑的一等作品,也是他后期经历一系列成败互见的心理学作品之后对于30/40年代悬疑路线的一次回归。他对于凶手的性变态并没有进行病理学的分析,而是拿它在剧情上作为无辜者的一个分身,又是一个控制与发泄性欲的对比。希氏对于观众的操纵再度明显地表现为他对于叙述信息的精准把握,影片里经典的两次停止叙述的段落都用拉镜头成功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此外作品在性行为与食物之间主动地建立起了联系,被踩烂的葡萄,成麻袋的脏土豆,切不开吞不下的晚餐,这么脏乱差的农贸市场里,怪不得出产了这么多的怪胎。

  • 過期罐頭2020-01-19 18:04:30

    从楼梯倒退到街上的镜头和土豆车里那场戏相当精彩啊,第一次看到希胖对人的怜悯和同情,不管是对凶手、受冤者还是探长,人的境地总是这么的荒诞。

  • 麻麻睇2018-09-04 16:36:03

    悬念一早就揭开,然而并不妨碍可看度。警官妻子依据直觉断案如神,外加特意强调的糟糕(奇特)厨艺(品味),实在是对男权的莫大讽刺。巴丝被凶手诱拐到家中谋害,静悄退出到喧嚣街面的长镜处理后劲十足。在每个被害人的特写画面里,依稀能看到希胖的满脸淫笑。

  • 柯里昂阁下2020-02-05 00:19:44

    海斯法典崩塌之后,最想看的是希区柯克拍的X级片,情色、凶杀、追逐、情绪的把控,这些希区柯克的常用元素实在太适合R级、X级了。

  • Ocap2019-06-19 17:36:20

    3.5。三次可谓妙笔的“消音”、露点镜头、关于女人“直觉与烹饪”的幽默共同提高了这一部在希胖序列的辨识度。不过至始至终不查领带上的指纹,作为连环谋杀不考虑疑犯和其他受害者的联系,都算情节上的疏忽了吧?

  • 武侠小王子2012-12-10 23:18:22

    在希区柯克以往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先锋试验的要素,使之成为一部难得的特立独行的佳作。

  • JeffLivorno2018-02-04 12:41:12

    1.希式在海斯法典废止后的巅峰之作,展现裸体.2.后退长空镜展现谋杀赞绝,此类镜头俨然已成希式作品另一标志.3.警察不再完全无能,极不寻常.4.精神病/谋杀犯/阳痿,只出现一次的母亲,恋母情结甚至同性恋若隐若现,一次希式阴暗元素集结.5.尽管未明现但却是十分黑暗的结尾,希胖末期作品走向令人惊叹.

  • 白发生2013-12-16 20:00:55

    希胖晚年别具一格的杰作,依然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虽然凶手的身份很早就已经揭晓,但剧情的编排和细节的设计十分巧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影片的悬念,两场餐桌戏的隐喻和凶手两次作案后的镜头运用更是堪称神来之笔。

  • daangel2014-07-31 20:29:40

    希区柯克从来不会让你失望。从对犯罪过程的描写到细节的拿捏,特别是令人赞叹的悬疑结尾都是希区柯克的巅峰之一。当然还有可爱的探长妇人和她那永远自信的厨艺,在惊悚的同时来了点小幽默。总而言之,好看。

  • 小重山2013-12-06 12:32:34

    普通的侦探片,没有希胖特色。连环杀手偶然嫁祸蠢男,为做实此事把蠢男女友也勒毙,最后全靠有责任感警长主动洗冤。蠢男虽是冤枉,举动实在该死:所作所为都是把自己往嫌犯上靠。正常人有涉疑肯定主动说明吧,它倒逃窜避警,还想越境避风;被捕后越监回去,恰碰上新作案的尸体!真想警察能一枪毙了他!

  • Clyde2019-06-12 09:58:51

    希区柯克回到伦敦,以他独有的“方式”走过的“寻根”之旅。在表现尺度上,希胖居然打出了颇生猛的“最后一击”。

  • 何阿嵐2017-02-17 23:45:23

    希氏是技術精,也是接受新事物的人,幾場不動聲色的殺人場面,粗野血腥,也是對當時的歐洲藝術片,新浪潮和B級電影的回應,不過一回到英國就完全不同,連幽默感也回來,警察太太實在太可愛(加上那神奇的女人直覺),拿飲食來開玩笑固然是一絕(英國的食物從來也難吃...),對婚姻來一記殺絕才是希氏想說的

  • 匡轶歌2014-01-31 00:06:23

    情节各种说不通,漏洞没有一箩也有一筐,烂到不忍心说什么了。设想这片不是希区柯克导的,而是某天朝导演,豆瓣评分估计能跌破5。就酱吧。

  • 2010-06-07 15:08:22

    希区柯克最后一部伟大的作品,最后的结局设置虽然落入俗套但很精彩,保持了希区柯克一贯的社会责任感。

  • Mannialanck2010-08-02 23:45:48

    9分。希胖晚年的这部片比一些进imdb250的好看多了,各种经典镜头啊。另终于看到部希胖的片有露点了..

  • sam2020-04-17 11:25:09

    情节上一般,难得的是,第一次在希胖的电影里看到这么直接的裸露和性暗示,尤其是土豆段落。探长家的黑暗料理太有意思了。

  • Rebel Scum2020-02-05 20:26:10

    我终于对希区柯克对谋害美女的执着感到了反胃(虽然以当代视角这么评判不太公平)。这部主角意外得人设很“差”,倒是带来了些许新鲜感,但其余部分就很恶趣味,推理段也有点敷衍,整体像是心不在焉凑出了一个汇集吸睛元素的剧本,可从导演到演员都不是那么在乎,唯有几处镜头保留了希胖水准(然而也是工业量产feel)

  • bobobolao2017-03-12 10:39:40

    后期的希区为了改变而改变了太多,本片叙事来讲,拍得极具生活化,以致于连希区专属标签——悬疑感几乎消失殆尽,类似剧情的希区作品如忏情记则将之处理得非常好.为了改变风格,甚至于露点都用上了.不过从片中的强奸戏来看,老希对情欲戏的拿捏倒也不赖,若是当初拍上了情色片,想啥丁度巴拉斯也不在话下了

  • 我选择死亡2021-06-21 22:49:39

    喜欢上楼和退行的长镜头。警长夫妇的晚餐充满笑点。

  • 阿树2022-11-06 20:17:33

    第一次殺人以後故意拉長心理時間,鏡頭在婚介所下面停住就等著上去的助理喊出的那聲「啊!」。第二次殺人攝像機移動,鏡頭從兇手的房間退出來從樓梯慢慢下來(危險的階梯符號),到大門口停住人來人往,樓梯的紅色與其他佈景的明顯區隔(血與兇殺的暗示)。審判時的聲音處理,隔著門不讓觀眾聽到審判的聲軌,這三段處理確實蠻見功力水準。當然還有一開始對男主的暗示故意露出「紅鯡魚」讓觀眾錯誤判斷:水中浮屍事件以後緊接著男主綁領帶,醫生在酒吧裡面做精神分析以後一直同框坐在後景別的男主,丟掉朋友的葡萄踩爛等等事件的組合,確實容易讓觀眾產生誤判,希胖戲弄觀眾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但即使有這種頗具水準的處理,但實在是對這個故事有感覺不起來啊~

  • 余小岛2019-08-22 20:07:52

    希区柯克在当年为了达到效果所用的一些小技巧真的令人称绝。。开头的航拍长镜头,拍谋杀场面时从楼梯上慢慢退下来的长镜头,还有审判和谋杀之时声音和静音之间的巧妙转换。。

  • 冬叶2021-06-25 12:14:33

    希胖晚期作品。海斯法典废除之后,尺度更大,惊悚感也更强,更加现代了。印象深刻的两处设计:1.调动情绪的手法:婚介所助理进入凶杀现场的时候,并没有马上尖叫出来。镜头在门口停留了好一会儿,让观众开始有些焦急的时候,这才听到尖叫声。2. Babs和凶手进了屋,并没有如观众预期那样拍出作案经过。相反,镜头慢慢退出门,到了街上。一切如常,路人来来往往,而观众知道,在这平静的假象背后,一场凶案正在一扇窗后进行着。

  • Skyscraper2019-09-01 17:01:32

    8/10 希胖的作品一直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狂凶记》也是比较典型的黑色喜剧,空镜头的运用和峰回路转式的叙事手法影响了很多之后的电影,要不是当时的尺度把控严,他应该会把所有的作品拍成R级。

  • 康报虹2017-05-07 14:56:22

    警察认为屋子里指纹太多,无法知道哪一个是凶手的指纹,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被害者的身上、被撕破的衣服上、杀人工具领带上的指纹是谁的呢?

  • 月球漫舞者2014-03-28 11:10:16

    NY 147. 这次希区柯克全集展看的最后一部,依然相当好看。这次是安乐椅侦探的模式,探长夫人的料理全场爆笑,但是那个猪蹄我看得直流口水,果然老外还是不能接受整猪蹄的哈哈。一共28部花了我210刀,加上地铁费120刀,差不多赶上上海电影节看42部片成本啦

  • Cappuccino2012-11-21 18:01:29

    结局的漏洞比较多,节奏也过于松散,不及希区柯克的平均水准……

  • 刘浪2018-07-04 12:31:38

    希区柯克玩了两个视角游戏,一是从凶杀的房间一路穿过楼梯退到外景大街,离开凶杀现场;一是法庭警卫两次开关门间隙听到一小段庭审声音。而电影叙事的巧妙之处正在于将导演的设计混淆成凶杀者的设计,以致尽管是讨巧的,但却是场景内自恰的。

  • 囍弗斯2022-11-01 00:56:51

    为了get徽章就必须要看这种东西么。。。。这是我看过最搞笑的希区柯克以及最倒霉的主角。去法国的夫妻朋友太让人不懂,啥也不知道的时候非要帮忙,真的有不在场证明了又开始推脱,角色设置过于草率。另外脸部特写也是自己致敬自己的炒冷饭,在希胖子的作品里实在不入流,像是为了票房糊弄出来的作品。

  • 小灰烬2011-02-11 03:43:04

    “你是我喜欢的类型……”跟着退出阶梯、楼门直到大街上的长镜头,从窒息般的寂静到渐渐人声嘈杂……这一段真是经典中的经典。紧张悬疑的气氛依然很足,警长苦于妻子的饭菜、以及医院里大伙儿帮Blaney逃跑,这些小细节也常常令人忍俊不禁。Rusk细密的金发让我现在想起来就感到恶心。

  • Burn In Blue2009-08-27 11:52:18

    虽然人老了,但是片子未老。它让我想到了很多后来的同是讲述连环杀人的电影,但是却要精彩很多,同时也想到了那部经典的《M》。影片的细节做得很好,让人在紧张之余还可以笑一笑。

  • touya2020-01-07 21:30:47

    故事走向很希区柯克,前面误导性的暗示,中段与观众分享真相,随即一同“旁观”事态发展。镜头运用上带着风韵,几处空镜拉远镜头后我都等不及听到尖叫声了~警长夫妇线好评!夫人捧上一道道黑暗料理时随便几句就把案子看穿了,警长也超级可爱!

  • 三十2013-01-02 09:39:13

    前半是非常稀松平常的叙事。让人宽慰的是其中希胖高分悬念,以及后半段精心的布局。希胖果然还是希胖。

  • 2020-02-18 18:38:06

    啊72年了,希胖连屁股都敢拍到镜头里了。。wait 还不止。。。这男主。。。彻底解禁了呀!tits不仅有镜头还有台词!爽了 note:救世军。。草了 为什么要说lovely啊。。。。shit......我靠 这个疑似瞳孔涣散的镜头!希胖做功课了呀。。不是真勒的吧?被认错人again 70年代是有什么失业潮么?男主越看越像queen的主唱Freddie。。。啊barmaid quit jobs之后bob出现的镜头好!倒退镜头也!第三次杀人倒记得和第一次一样抛尸了。。靠 这部好变态。。。掰手指。。。。dont do anything i wouldnt do(cue robert downey jr.) 这个监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监狱 有丢丢电话谋杀案的感觉。

  • 451½°F™2020-05-10 15:19:49

    晚期希区柯克的创作理念与手法已经逐渐老朽,除了在风格上借越来越开放与宽松的尺度做一些「吸睛之举」外,则是愈发暴露出自己对于悬疑点的执着而对整体剧本故事的破坏,尽管在本片中的第二桩谋杀的摄影风格可以媲美《精神病患者》,或者说希氏根本不在乎故事或者角色的完整、结局与否,更加随心所欲的偏执于「谋杀」与「构陷」的过程。

  • 豆友1865221152021-02-14 22:42:48

    改编自亚瑟拉贝恩的小说《再见,皮卡迪利;别了,莱斯特广场》。希区柯克痴迷于对色欲的展现,在这部电影里有着十分直观的表现。英国人看待谋杀既有对色欲的追求(体现在开篇两位探长的对话中),又有恐惧与不安(发现尸体惊慌的人群)。该片一直在被冤枉的男主角和有奇怪xp的凶手之间来回切换,情节由凶手犯下的两桩罪行推进。货车车厢里翻土豆的戏紧张感十足,希区柯克摒弃了自己对爱情戏的大篇幅描写,仍沿用早早告诉你凶手,之后看凶手如何落网的套路。探长家的戏份很像麦克李的尴尬社交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