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法国8.0分惊悚犯罪剧情《冷酷祭典》CC.BD1080p.中英双字


冷酷祭典海报

名称:冷酷祭典

别名:仪式 / A Judgement in Stone / 冷酷祭典 / La cérémonie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 桑德里娜·博内尔 / 让-皮埃尔·卡塞尔 / 杰奎琳·比塞特 / 维吉妮·拉朵嫣 / 瓦伦丁·梅尔莱

导演:克洛德·夏布洛尔

地区:法国,德国

年份:1995

语言:法语

时长:112分钟

更新:2023-12-05

冷酷祭典剧情介绍

苏菲(桑德里娜·伯奈尔 Sandrine Bonnaire饰)在中产阶级乐里芙家做女佣,她千方百计隐藏着自己不识字的秘密。性格内向的苏菲内心非常敏感,事事留神不犯差错,并得到了主人家的认同。乐里芙一家对苏菲彬彬有礼,同时也昭示出主仆间的不同等级。 在镇上的邮局,苏菲认识了同属穷人阶级的珍(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饰)。珍对有钱人充满了扭曲的愤恨心理,成为苏菲的好友后,她从没有停止过煽动苏菲,让她与富人阶级决裂。矛盾一步步走向无可调和的地步,苏菲的秘密在乐里芙家曝了光,和谐的外壳瞬间倒坍,珍和苏菲的反抗如同狂风骤雨……

冷酷祭典下载地址一

冷酷祭典下载地址二

冷酷祭典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冷酷祭典豆瓣热评

  • 红糖豆包2012-10-16 22:22:46

    荒诞。。。我倒是觉得有钱人的女儿挺好的,天性善良还主动要交Sofie识字。我倒觉得不是什么中产阶级和穷人的冲突,没那么深刻,就是个thriller而已~~ 镜头、剪辑和音乐倒是原始和粗暴~~

  • LOOK2015-01-12 11:58:08

    3.5 严重恍惚了,看片的过程中一直觉得于佩尔一人扮演了两个角色。。。实际如果真的这样是不是更牛呢

  • 喷子2012-08-23 03:31:58

    建议翻拍个中国版本:资产阶级家庭换成封建地主老财,文盲保姆换成大宅丫鬟,与贫农出身的寡妇渐生拉拉之情,挣脱了旧社会的礼教束缚不说,还携手加入了为穷人谋福利的XX党,最终在阶级斗争的号召下抄起枪杆子把旧东家灭了门翻身做主人,虽然拉拉爱人不幸壮烈牺牲,丫鬟却在朝阳的照映下走向美好的明天

  • 巴喆2017-09-04 22:56:32

    自卑是个人问题,对比现在这边的剥削程度,这家房主对这女佣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我倒是觉得这两人有严重的反社会人格。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人类永恒的矛盾,阶级在哪都一样。8.2

  • 刘康康2012-10-12 21:54:34

    中产阶级跟无产阶级是永远没法互相理解的,除了在看电视这一件事上。今天的中国跟电影里描述的那种对立一模一样,医患关系、贫富关系、官民关系。下层人对上层人的憎恨也许真的与那个人本身的品格或道德无关,而是憎恨他所代表的那种生活,那种我永远无法理解又让人嫉妒得发狂的生活。

  • 苏莫2021-04-02 22:52:48

    雇个保姆就相当于自己在家安插了一个阶级敌人,随时可以以无产阶级的名义大开杀戒。

  • 米粒2017-06-19 21:25:56

    我靠!结局太牛逼了。前面慢点儿什么的总之一切都能原谅。两个女主间的感情非常暧昧,说是什么都可以,但这不是重点啦;重点是如果你真觉得老板一家很无辜又善良、两个女人没文化又恼人那就正中夏布罗尔下怀咯!

  • 欢乐分裂2013-12-26 20:07:41

    2009年电影节错过,想来真是一场梦;大肆评论的所谓阶级差异和没文化真可怕都不是重点,两个女人冷酷背后的故事像是隐匿于画框外的无形黑手,这才是掌控整部影片的核心;片名传神,冷酷之祭典;一路克制,结尾爆发真爽!道具、服装真美,俩女主绝配。

  • 思考的猫2007-04-08 21:18:56

    无产阶级被“教唆”被“煽动”而革命的冷酷寓言,平淡生活中竟然充满杀机,最后的爆发很有冲击力。

  • 胤祥2012-10-13 02:48:43

    典型夏布罗尔,希区柯克的好学生(可能也拐弯影响到了欧容的风格)。暧昧的道德评判(不过显然还是同情资产阶级多一点……)。通过音乐来精确控制气氛。

  • 且听风吟,2012-11-24 17:40:18

    弱者的反抗往往是粗鲁和令人猝不及防的。

  • JeanChristophe2018-08-16 21:37:48

    四星半,剧作与表演无可挑剔. 夏布洛尔不仅展现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同时也发掘了无产阶级的两面性; 缺乏教育的粗鲁的穷人有什么理由不让那些富有教养的中产们统治,在体面的精英阶层的雇佣下又有什么理由不唯命是从呢?对这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观众的立场与对"仪式"的解读. 然而电影(大银幕)终究属于资产阶级的消费品,被宗教与酒精――而今则是电视/流媒体――所麻醉的无产者,则在"仇富"的帽子下永陷于无知的轮回之中. P.S.看的时候认出片中的《唐乔万尼》是卡拉扬在Telemodial所制――这意味着我在智识上与被射杀的一家处于同一阶级,正与评论区批判两位女主角的观众们一样.

  • 骤雨至2019-06-29 21:34:29

    其实那则说“没有存在贫富压迫只不过是两个白眼狼”的长评,就能代表大部分处于“富人阶级”而不自知的人的想法吧。我们已经提供得够好的了,给予得够多了,为什么你们还是不知满足,怨声载道。即便我们叫你女佣,饭桌上谈论你的长相,把不要的电视丢给你用还觉得是一大恩赐,将擦完手的手帕扔在你的脸上。但我们提供你们食宿工资,愿意花钱让你学驾驶,对你好言好语的,还不够么?上过学的人最基础的识字也能做到,而女主不能,因为她从最开始就被夺走了资格。社会发展到现在,掠夺早已不再明晃晃血淋淋,手段改了,本质却不会变。

  • 左胸上的吸盘2013-09-27 16:48:26

    桑德丽娜波奈尔和伊莎贝拉于佩尔的演技……牛逼啊……片子很好看,晚年的夏布洛尔够水准的,他自己也承认在改编时赋予了两个角色更多的魅力,我不知道波奈尔和于佩尔为什么这么迷人,是她们解析角色的方式?总之构筑了一个可信又美的电影里的小世界

  • Basatio2012-09-10 14:07:58

    矛盾逐步积累,一步步提升冲突可能,直到最后张力释放。阶级差别和斗争,虚伪性和不能说的秘密、自卑。表演很好地表达了意图。还是要掌握文化啊——细心伪造现场最后还是没想到会有录音而且落入警察手中吧——向书籍(文化)射击是不对的。中产阶级审美趣味。构图提示矛盾和隔阂。莫扎特。歌剧和屠杀。

  • 九尾黑猫2017-04-05 10:47:14

    三星半。夏布洛尔的故事从来都是引子,人才是关键。但他解析的重点又不是这个人失常的原因,而是着迷于那种逐渐失控的状态。他很有风格,绝不无趣,常常又有妙笔,比如对这个故事结局的把控。但是总让人抱有疑问,这种矛盾与黑暗是否真的导致这样的必然结局,还只是为了讲述艺术的一种表达。

  • 白斬糖2020-08-02 17:19:38

    片中对“电视”和“文字”作为媒介的特殊处理太有意思了,“文字”是资产阶级的装饰物,也是穷人无法逾越的障碍。资产阶级为了麻痹穷人在她的房间里安装了电视,但同时,他们自己也将引以为豪的音乐和电影投射成家中扁平的荧幕,这无疑暗示着笼罩在资产阶级之上的另外一种权力:电视的来袭。于佩尔最后死在神父的车下,这难道是一个巧合吗?蝼蚁屠杀了大象,但它的身后还站着教会,他们接在富人之后扼杀无产阶级的暴乱。

  • 一一2009-05-21 05:59:18

    8.0/7.5 在琐碎的生活耗尽了片子百分之90的时间,剩余的时间里,两位女人干净利落的干掉了一家四口.凶杀就这么简单,人心就是这么难测,温柔与狂暴,秩序与杀戳原来只是一指之遥,人类的良心在工业化的精密面前毫不留神就异化畸变.

  • 空白岸2020-07-14 15:54:57

    夏布洛尔不加道德预判的手术刀对准的根本不是阶级固化的概念化表象,而是其分层导向的媒介认知差异。摄影机反复地使用从动作支配物摇向动作发出主体的简单调度,做出精炼的比拟:苏菲=机械做功机器,让娜=机械存储机器——让娜即便掌握知识却仍沉醉于电视上消费文化精心包装的繁荣幻象中。而结尾存储机器的“反噬”让我们看到其实让娜才是一个更具现代性的社会结症投射体。镜头的停留注明最后只有三枪打在了要害部位,一枪放倒当权者,一枪终结了母腹中的新生未来,最后一枪给了纸质文化媒介。 //看完结尾分别给《班尼的录像带》和《凶线》降分

  • vivi2017-03-28 21:45:36

    4.5 昨晚看“分居”的时候就觉得阿姨跟Sandrine Bonnaire很像,于是开始很期待今晚,也许会是“Persona-1966”+“Riten-1968”。当Sandrine阿姨第一次沮丧于自己看不懂纸条,我的心便开始疼。一直疼到最后。最后开车撞死阿姨的还是那个死人牧师!他妈的。

  • 差生小明2017-08-09 19:58:57

    深入骨髓的自卑感只有两种出路,毁灭对方,封闭自己,这部讲了前者。

  • 冰红深蓝2022-09-13 01:20:02

    克劳德·夏布洛尔的犯罪片代表作,伊莎贝尔·于佩尔凭本片二封威尼斯影后。1.一个女佣与反社会朋友登堂入室反客为主的故事,上承罗西[仆人],下启奉俊昊[寄生虫],既可从阶级矛盾与贫富鸿沟的角度读解,又似关于自卑—自尊—嫉恨的心理分析范本。2.剧作精妙,层层铺垫,步步为营,毫无废戏,对电视机、电话、汽车、录音机等现代技术工具的运用也是妙笔。3.冷峻简约的风格、限制性构图与足量留白(零闪回,人物前史至终存疑)令人想及布列松,冰冷彻骨的残忍则似哈内克。4.以第三人称视点为主(摄影机独立性强),多用摇摄/甩镜、跟移或缓缓的前推/后拉等镜头运动,事件性与过程性也由此彰显出来。5.于佩尔演活了边缘人的愤世嫉俗与放肆劲儿,博内尔则善用扑克脸,融冷漠、羞怯/隐忍、残忍于一身。6.闯入&暴力与古典乐的并置契如库布里克。(8.5/10)

  • Daffodil2021-01-31 23:14:11

    比《寄生虫》高明太多。一个几乎“全员恶人”的故事,谈不上无辜也谈不上反抗。如果你同情一方憎恶另一方反倒掉进了圈套。一边是将女佣看作下等,或当面肆意评头论足或背后口出恶言或施舍同情的“上流”,一边是看似任劳任怨却偏执敏感的女仆,两者之间掺杂了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的催化剂,没有谁是真正遭受无妄之灾的,三方都有人手握着人命官司。而有趣的是情节里的一些符号—识文断字是从古到今阶级壁垒的重要基础,电视则是工业化时代以来拉近阶级距离的新造物。前者是投入炸药桶的一星火花,而后者却是炸开前让炸药“哑火”的潮气。结尾“败坏了教堂形象”的邮局职员死于神父车下,切合片名的同时又为阶级矛盾的将来交给了虚无的“天意”。

  • 朝阳区妻夫木聪2020-07-29 11:28:44

    #siff2020# 妈的看得我太生气了,可还是太精彩了,牛逼到不想给人推荐,感觉会看抑郁吧哈哈。倒是看的过程中很难带入看《寄生虫》时的观感,它的戏剧性没有那么强,阴冷,沉稳,更多地聚焦在人物具备的神秘色彩上,去展现极端甚至无端的人性之恶。感觉阶级问题其实倒不是这部电影主要的关注点,阶级背后复杂的社会成因和心理驱动反而更像是夏布洛尔希望探讨的问题。

  • 汪金卫2021-02-04 13:54:49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4K修复版。“共产主义电影”。家庭背景、阶级差距与难以启齿的阅读障碍症,造就病态扭曲的可怖可悲心理。于佩尔/伯奈尔两位女主生动诠释出了“率真淳朴的冷血”感,令人同情的同时也不寒而栗。片头让我想起同样以航拍公路行车的《闪灵》。当猎枪元素出现,结尾的爆发便如同定时炸弹,注定引人煎熬。除片尾警察播放录音机略刻意,其余几乎完美。难怪被奉俊昊借鉴学习。

  • 没有意思2010-04-03 13:58:19

    就因为不识字内心敏感就杀掉他们一家子?那个拆邮件的女人只让我觉得她简直不可理喻。如果说决裂的方式是用如此糟糕的行为对抗。实在是天理不容。。。好吧,,我宁可说我欣赏能力有限。也不愿意赞同这诡异的女主角。。

  • 河源2018-08-05 11:01:19

    马尔库塞把如今的阶级冲突解释为消费与格调的差距,而不是绝对的资本家和绝对穷人的对立。法国左翼导演竟然对杀人犯报以同情和理解,电影讲的当然不是单纯的阶级冲突,也不是精神病和反社会人格。而是探讨在阶级差距已经成为底色的后现代社会的下是否必然诞生某些疯狂的个体,想到这里难以想象如果中国能把杭州保姆纵火案拍成电影探讨一下?

  • 晚不安2021-02-01 20:54:18

    最早听闻这个片名,以为会是一部古典主义电影,结果是纯然现代的,漂浮着隐形的惊悚的恶灵。名副其实的“冷酷”:并非对人性的摒弃,而是对道德的剥离,进而表现为对生命的漠然,甚至对存在的怀疑。哪怕滥用的配乐一再烘托吊诡的氛围,结尾发生的一切还是会让观众目瞪口呆。——并非十恶不赦的压迫与不得已而为之的反抗,而是在寻常情境中猛然脱轨的恣意杀戮。似乎比金绮泳的《下女》更直接地启发了奉俊昊的《寄生虫》,而夏布洛尔做出的是更加极端的试探,一个貌似无因的暴力,可却比其他动机充分的复仇更引人深思。

  • 刘浪2019-08-20 04:40:23

    很有趣,当中并不乏上层之善与下层之恶,很难直接归咎于阶级分层本身。更像是分层固化形成了一种重力式的落差流向,物资的、指令的、文字与图像意义的,自上而下赋予及认定(尤其将阅读障碍直接定性为一种病症)。下层最终在这场交战中取胜同样源自对上述给定的全盘抛弃,成为一种真正的层级体系之外的野蛮人。

  • Virgil2019-10-19 20:55:09

    @ CINEFAN 9/10 Chabrol Retro Screening at TK | 如果你有钱,这可能是个恐怖片,但是看完回到现实世界就一切如初;如果你贫穷,这可能是个爽片,看完回到现实真正的恐怖卷土重来。不过穷人看这片的可能性我很存疑。

  • 吴邪2020-07-23 15:24:25

    苏菲跑进自己房间,将电视节目调得很大声,装作什么都听不见,什么都没发生;珍哪里是做慈善帮助教堂,只是泄愤而已;莫扎特歌剧渲染下的枪杀,凶杀之突然,还要对书架里的书狠狠地补扫一番;消失在黑暗中的苏菲,听着物证收音机重播她们杀戮的场景,这结尾真绝;两位都演得真好,还发现了杨德昌的《麻将》里的台北女孩儿。怪不得奉俊昊在戛纳要感谢夏布洛尔。可惜2020SIFF抢不到票,真想在银幕观看

  • 浅草滩的倒影2020-05-18 14:40:16

    不明白哲学,听不懂歌剧,甚至连报纸都不会读,成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洗脑的文化,所以会轻易信任来自别人的一点点好意,最终便酿成悲剧。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所谓的“阶级对立”的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它在警示我们“无知”所带来的可怕力量。 这跟今日打开抖音接受消遣文化的现象并无任何分别。 所以,我告诉自己,趁年轻多读书吧,它也许不会让你致富,但它能让你在做事之前,多一个脑回路。

  • 惘然2020-07-30 21:01:01

    韩国的下女只会自杀,法国的下女杀了主人一家。 想想富人做错了什么呢?大概就是无意中还是暴露了高高在上的傲慢。以及不能揭穿穷人的老底,还要阻断穷人唯一的出路。穷人确实无力对抗富人,但可以跟富人拼命。

  • Armbruster2014-03-28 13:12:01

    绝对的Hitchcockesque,值得坐到最后.想来伟大的戏剧冲突无非涉及了:一,隐忍克制,压制高潮,深入静脉;二,去动机化,去角色潜台词,无导演视角参涉;三,尊敬观众,制造无机与智人性;四,设置恰到好处的背负结果枷锁的有机角色;五,野蛮的爆发.影评里有很多谈阶级的,那是切入方式错误,不要被骗了喵.

  • 故城2012-10-13 07:40:03

    杰作,无与伦比!夏布洛尔最棒的片!那些时不时冒出的后拉镜头,女仆神经质的又暗流涌动表情,妙用镜子带来的空间扭曲,都让结尾不是更冷酷,而是更妖娆。这片看似直击阶级矛盾,其实是人文精神漂移使然,有机会再说。另外,这片让我想起罪孽天使和与茱莉一起划船。

  • 奇爱博士2012-10-12 22:29:40

    极度的成熟圆满之作 引人入胜 发人思考【电影资料馆】

  • 我也不在乎2021-04-11 01:32:30

    21.04.10资料馆4K修复。结尾强行坐正就很掉价。也就别强行拔高强安阶级对立的社会价值了,要么导演自己都没想明白要表达什么要么就是这么平庸;富人是可爱的,尤其大女儿(和波斯语课一个毛病“反派”让观众同情)穷人作恶不源于出身和被压迫,而是简单的反社会人格,看下来还是提防反社会人格之人,不要有妇人之仁,离人品差的人远远的。于佩尔做作到没眼看,ptsd想起hiiff采访她时各种要求光修图到40岁 第一部夏布洛尔,其他也准备拔草了…摄影构图调色啥的也没啥惊喜啊 尤其扫视房间的时候镜头横移那么快要吐了,这个质感水平说是六七十年代的我都信结果是95年的。A Judgment in Stone以石为判,小说被誉为对20世纪70年代英国阶级之间差异的敏锐社会考察。完全没拍出来啊!

  • 刘小黛2010-11-29 11:13:14

    女性反抗,阶级调和。为毛我一看这色调就以为是法斯宾德?

  • 沙织2019-12-07 16:18:30

    控评也真是厉害:两位女主行为失常、自卑、良心的异化畸变等等。人物是编导创造出来的!一帮吃瓜观众就想凸显自己有逻辑,好歹也尊重下艺术的感觉逻辑啊!这些都不说了,我的感触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 Miaou2012-09-19 21:54:14

    怜悯。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篇科幻,自然人与基因优化人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自然人爱上了基因优化人,可对基因优化人来说,自然人更象是宠物。。悲剧发生在人与人的鸿沟里。不仅是财富和社会地位,还有知识与能力,理解与沟通。

  • 刘未2022-03-11 10:34:34

    这就是所谓的无产阶级革命:穷人总是以为富人在压榨自己,并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卑劣和无能,而实际上他们对富人的仇恨不过是对自我愤怒的掩盖,继而,他们借由这种转嫁的愤怒煽动暴力的反动,将自己的装扮成天然的正义者。然而这种杀戮有意义吗?杀掉富人,穷人又能得到什么呢?他们几乎什么都得不到!所以说,仇富这种心理,即便不是全部也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病态!

  • Connie2007-06-26 20:18:51

    我從第一個鏡頭就喜歡,它乾癟無情的枯燥感

  • 假迷影真胖叔2021-01-30 23:16:05

    4.5。深影国际影城夏布洛尔影展4K修复。1.教科书级别的视听语言,用慢推轨镜头呈现来呈现角色逼仄的深不可测的内心,配乐也在不断制造戏剧张力,女仆偷听电话和女儿倾述意外怀孕不同的打光对位。2.直接影响奉俊昊《寄生虫》,如《下女》一般楼上楼下由楼梯制造出的阶层分化,豪宅之下潜伏的内部危机,有意无意的言语之间对底层的伤害。3.不认字被识破,即使一片好意修车也被认为是伪善,施舍被认定为假同情,无论如何所作所为,穷人都被剥夺了他们认为的尊严,势必造成最后强烈的冲突。4.剧作上是席勒式的传声筒,剧作逻辑优先,然后才是现实逻辑,夏布洛尔对于阶层对立的捕捉实在是太细致入微。5.最后神父的车撞死于阿姨的疯癫角色,是在传达宗教救赎的主题,还是有强设定之嫌。

  • xīn2012-10-15 22:22:12

    汽车、录音机等物件细节设计的非常好,在结尾有着精彩的妙用。远离城市的环境设置、物质需求巨大的家庭、不识字的仆人、教堂的志愿者,构成了一个典型环境,可以说是对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阶级冲突的微型化的典型展示。

  • 焚紙樓2016-12-02 17:01:17

    懸宕聲中的日常、無聲中的驚奇、歌劇聲中的血案.....能比這種配樂與劇情的搭配更反差、更曖昧、更難判斷者,唯獨社會階級彼此仇視的因與果而矣。最後一部共產電影,名不虛傳啊!

  • 小重山2015-10-08 01:44:21

    片名不知何意,但女犯确是够冷酷。且不提竭全力隐瞒文盲,就她和邮局妹莫名其妙的友情,跟着她胡闹直至火并主公,都是无厘头的,愚人耍狠。文盲算啥事啊?行凶无预谋、即兴灭门,还冷静善后若无其事,已难以形容其狼其诡异。虽没《亡情朱》那么烂,但风味类似,都是黧鸡一样欠揍的煞笔女人在蓦地抽疯。

  • 寒枝雀静2020-07-29 14:16:31

    A / 看似平淡却又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刻画方式,因为人物本身就构成了秩序的节点。镜头有一种冷冽的“物理感”,仿佛被摄的人与物皆不是有其内在丰富层次的生命体,而是紧紧维系着它们疏离的表层。哪怕在Sophie面对触手可及却又无法识别的语言时的塞口、焦灼,都仅指向一种瞬时的人物状态强度,而并不特意于“刻画”性格。这种秩序直到最终嗡鸣的留声机中都保持着其静默的统治,使得一切自以为深刻实则粗暴的“人格”“心理”解读都无济于事。

  • 明矾2018-02-04 19:08:16

    坚持看完,两个主角让我感到恶心。 富长良心,穷生奸计 本来是奔着封面的颜看的,却让我对这两个碧池极度厌恶,心里极度不适。。

  • Ocap2021-04-06 00:50:49

    第一部夏布洛尔。最后二十分钟有嚼头。不同于《寄生虫》,并不费心于提供入口,多了几分中立和优雅,少了几分普适性。“阶级对立的根本不在于阶级归属,而在于对阶级归属的自觉”的思路若隐若现,但感觉还能更好,这点上只能看到设定在发生作用,没能以具体互动见真章。

  • 花地2018-07-18 01:58:05

    太迷恋于佩尔了,完全舍弃“理性和癫狂”的内心角力,放任本能在镜头前胡乱骚动,活脱就是一个没文化又仇视富人的底层痞民。而夏布洛尔则用惊悚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展现穷富阶级全方位的割裂,又从不作天平左右的道德评价,因此当粗俗狭隘偏见的下层穷人遭遇道貌岸然虚伪小气的上层富人,阶级仇恨层层积累以致无可厚非地引爆,最后穷人“胜于”无知自然生出的暴戾和无谓,富人“负于”自负的权力控制,但是死与生是否能界定阶级的反与正,这种暧昧争议的结局才是最有趣的。

  • 三盅2018-11-18 15:08:35

    剧情简单得骇人,什么都想说,可什么也没说,只留给观众一片恐慌与茫然。一个不识字的敏感女佣,为隐瞒不识字的缺陷,伙同镇上一个坏分子杀死了雇主全家。90%的铺垫,只为最后那几声枪响。正因它不知所云,故而惹来无数“解读控”的围观,都很嗨。既然都是一家之言,开心就好。

  • 黄小米2013-07-15 21:39:19

    最後布抓zee都被自己的獵槍殺死了,但我只記得其中于佩爾炒蘑菇配長棍!

  • spondee2015-09-27 14:02:41

    3.5。【重看,降星】好多的理所當然。文盲當然自卑、底層當然要反撲、上層當然聽歌劇、憤世嫉俗和優越感、真實與做作。只射爛書本,放過電視機。還是悶騷一點的《屠夫 Le boucher》(1970)比較好看!!

  • TheAnglesWept2016-02-15 13:41:33

    剧本太好,有点哈内克的电影那种层层递进、暗潮汹涌的感觉。比起强者,弱者的反抗显得粗暴而原始。克劳德·夏布洛尔没有偏袒富人和穷人的任何一方,但很明显地带着悲观的宿命论调,解决矛盾的终极方式也许只有毁灭。于佩尔充满激情的表演加分。

  • 圈圈儿2021-04-10 23:21:52

    苏菲和珍珍站在楼梯上看正在看歌剧的一家四口那个镜头太好了。最后的倒放也很好玩,感触颇深尤其是我的哥哥姐姐小时候也拿我的故事磁带录过歌。没有耻感也是没有规训,没有顾忌,永远光脚。小恩小惠是弥合不了任何价值和利益上的根本冲突的,不管是女儿的温和帮助还是父亲在让苏菲扫地出门的时候留出的余地。是有点突然,喜欢这种冰冷处理的态度。

  • Decalogue20012022-09-25 15:45:01

    《冷酷祭典》好就好在底层角色很正常,女仆和邮局女工没卖惨,设定惨就够啦,然后反衬出上层的伪善自私,寄生虫,那是什么鬼,棒子先挑点长得正常的演员来拍再说吧,那部片子就是对底层人民的妖魔化。 于佩尔是神,演啥角色都不违和咋做到的,续航能力持久,当时《钢琴教师》出来,她才是真正的文艺女神,人家现在也很能打。

  • 穿山2021-01-30 20:54:19

    @资料馆,“帕品姐妹杀人事件”的现代版演绎(参见拉康文章https://www.douban.com/note/577088698/),镜像式依恋(乃至女同倾向/心理上的夫妻)是题眼,由此理解双女主的选角为啥挑长这么像的演员。此杀人事件启发了热内写《女仆》,奉俊昊写《寄生虫》剧本时也有参考。(这片看着看着觉得像是哈内克拍的?以及期待的虐杀场面并没有出现呢……结尾的功亏一篑黑色反转想到库布里克《杀手》)

  • 松野空松2021-08-01 23:24:42

    8.3 下层阶级所面临最可怕的并不是上层对你身上味道的嫌弃,而是垄断,而这也正是从电视机再到互联网一步步的奴役,所以她只开抢打了书籍,而没有打电视机。她能逃出这个局吗?不,她不能。

  • shininglove2015-09-23 20:44:56

    没文化,真可怕。有文化,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