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奇特(Grinch)2023-04-29 23:54:35
不太喜欢,剧本的写法特像对对子,有着多个对倒关系和明显的缝合:
与白塔对应的是望京SOHO二塔;
与谷运来咸猪手冤情对应的是上官云珠自杀冤屈;
与5岁父母分离对应的是5岁被送孤儿院;
与巴黎老友故去对应的是小女友巴黎前任归来;
与欧阳文慧的数码摄影对应的是南吉的洗印房;
与母亲的墓碑对应的是妻子的癌症;
与父辈的算盘对应的是女儿算数好;
两次提到父亲手背的血管像蚯蚓;
两个家中都有植物盆栽;
两代男性净身出户;
文慧姓名的重名…
小九儿2023-02-20 06:06:38
1、3星出头,但辛柏青升(挽)华(救)了整部电影,他自己估计演得也很过瘾,不用技巧全是情绪,那段冬奥重置版的《北京欢迎你》也许是他演艺生涯迄今为止最高光动人的时刻,别说把老穆唱死合情合理,我都差点被送走。2、感慨田壮壮导演还是那么会演戏,也感慨导演现在只能演戏。3、王宏伟、李勤勤、同学聚会里地产大哥等大部分配角的戏都很顺,唱歌的安娜好美,笑笑也好自然,这种小角色一旦成立,场景就不会显得过于悬浮或尴尬。4、辛柏青与王宏伟抽烟的夜戏,以及与田壮壮跳舞的两场也赞。5、辛柏青有多适合这个角色,就会愈发凸显黄尧有多不适配,能看出她已经很努力去够这个角色了,可惜《过春天》才更属于她,演员除非演技横到不讲理,不然有些角色就是无法契合。但这个选角确实犯难,想不到谁的脸和演技更适合,张子枫或周依然或许能试试?
舒服嗮嗮2023-04-29 20:38:10
那场女前台的戏我真的…受不了了,完全是一种来自中年男人的意淫,这个女前台像是神经病一样来这里用一种勾引一般的神情跟这个普中男说话,那个女生用一种“原配看小三”的姿态来打破这种恶心的东西,我真服了啊,好男权的电影,真的讨厌这种内向文艺中年男被外向文艺年轻女爱上的离谱没逻辑的自淫故事。感觉像是在拙劣的模仿《爱情神话》,没有那种美和朦胧感,只剩下油腻的对北京身份的自傲。好多场景都让我感觉非常难受,永远在自以为是地讲述自己来自北京,北京这住了谁,那住了谁,真有够烦的。很期待这个片子,但是真的很失望。只能说有一些可取之处,父亲这条线还是挺好的,这种无奈地妥协让我觉得有点涟漪。但是北花这个线像是没讲清楚似的,总感觉含了什么没吐出来,看着我挺烦的。
徐若风2023-04-27 23:04:56
比《漫长的告白》好,最大区别就是辛柏青老师脱胎换骨,表演有突破。演一个深入骨髓的“i人”,让人能沉静地沉浸观影。北京城,无影塔,破碎的家庭与迷惘的人生,在父子的梦中无声和解。张律拍出了太多值得被铭刻的名场面,散落在中老年两代男人失魂落魄的游荡里。至少让人在看的时候,会暗自感慨是“masterpiece”的风范(尤其田壮壮的部分),即使回味起来有所不足。 /北影节
夜照亮了夜2023-02-19 02:38:01
北京竟可以被拍得这么美,《北京欢迎你》竟可以被唱得这么悲。
惘然2023-10-26 00:59:42
中年男导演真是太爱中年男性了。1、电影中所有女性都对中年男主有意思。2、中年男性的爱情都是少女主动的,不关他们的事。3、中年男性婚姻失败是老婆先出轨。4、少女觉得辛柏青帅得像坂本龙一……导演对少女到底有什么误解?要不要向坂本龙一道歉?5、中年男性还是一个孩子,还受着原生家庭困扰。6、电影中唯一一个年轻帅气的男人是无用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趴在床上哭,需要中年男人拯救。7、导演对中年男人有没有嘲讽呢?严格来说有的,但不多。
Orpheus+2023-02-19 01:42:11
7.0。《柳川》之後,不會再奢望有一部一氣呵成的《慶州》,但有此已足矣。對前作的演員陣容進行更換後,終於將大部分人的表演狀態調整妥當,這使得張律能更為自信地將春夢構造與異鄉視角進行徹底的在地化。生命連結伴隨著文學創作一同逝去,只餘下城市角落的空堂陋室和口耳相傳的隻言片語。生於斯,長於斯,卻因丟失形而上志趣的投影而平白地成為故鄉裡的漂泊者。於是,他嘗試在與世事的若即若離中尋找一片精神的流亡地,正如北戴河之於北京。
西楼尘2023-04-14 10:44:59
猫和路灯都有影子,我们和白塔却没有影子。没有影子的还有隔间买不起油的模特,巴黎飞不回来的老友,北戴河洗不脱罪名的父亲。爱和傻瓜同音,血管和蚯蚓同形。知道我在废墟看一朵野花,不知道他把大海当成家。父亲看交际舞浇发财树放风筝,北京欢迎你,这是有的人回不去的城市,我们却成了北京的孤儿。
知船2023-10-27 22:52:36
说不上多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的地方,最开始一批影评出来的时候就很好奇说尧在片中割裂感太强的,看完就明白了,越能共情男主,越喜欢“京味儿”,就会越觉得欧阳文慧是跳的。扒拉完残羹冷炙把盘子丢进洗碗池,尧是洗洁精搓出来的泡泡,连悲伤都是没有影子的。政治隐喻似懂非懂,但看谷运来在雪天坐着就掉眼泪了。导演对准的那些人,精神世界都摇摇欲坠,像吱呀作响的椅子。他记录无法在自己的生活中坐下的人。
wowo2023-02-19 06:06:44
2023.2.18——第73届柏林电影节首场放映
一星给辛柏青老师,一星给李勤勤老师(她一开口全场就乐),一星给有容乃大到允许这么一部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的柏林电影节……
两个多小时我都在重复一系列表情,故弄玄虚的文艺电影注定成为不了名留影史的文艺电影,请各位主创刻烟吸肺。
张律导演,目前看来您对朝鲜半岛文化圈以外中国各地的认知一半基于少许事实,一半基于您的想象……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北京人思乡时,另一个北京人安慰她/他的方式一般是建议对方找家中餐馆,点碗炸酱面/打卤面或是点道胸柿炒鸡蛋和炝炒土豆丝儿,而不是献唱《北京欢迎你》。您还是多拍延边和韩国吧,算我求您了。
奖项方面,最佳影片别想了吧,辛老师若凭真本事够着一座最佳主演银熊没问题,然而已被角色坑亖,希望渺茫。
Virgil2023-10-27 21:07:43
本来以为这一年都在内地影院看不到什么喜欢的电影了。我猜我的好感度多半来自于对北京不熟。以及我的观看角度是疯狂凝视这个颓丧被动即使衣食不愁北京土著依然卢瑟感max性压抑的男主,所以其实从这个角度没有觉得油腻或厌女(他全程都在被女性调戏、挑拣和丢弃,也不享受各种恭维。但各种女性角色写得确实很差劲,被骂活该)。男主在我眼里一上来就直接被阉割,我下意识认为他不会和女性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性关系。后来讨论的时候大家愤怒指出前台女生那场戏很恶心,我一惊然后发现看的时候我都不觉得那是在调情……于是微妙地错位了。
刘德龙2023-02-19 21:35:05
玩笑话中的增殖(德语字幕里reproduziert)一词是本片也是一零年代后张律电影的题眼:一张密布而厚重的网。张律电影中始终存在一个元人物,其他人物都为这一人物的增殖/镜像(本片的镜像隐喻特别密集)。电影同样需要一个元能指:无影之塔就是本片中的meta。因此,张律电影并非绝对轻盈的、无根的。其他的人物繁殖的线索统一在meta之下:形容词的线索(礼貌的、被遗弃的、净身出户的)、名词的线索(风筝、巴黎、诗人、医院)、性别的线索(死去的母亲和缺席的妻子、女儿与被欲望投射的女儿镜像)、血缘的线索(与父亲之间无数的场景镜像:公交车、父亲房间内的镜子)(有些线索被点太透了,导演用过度密集的互文强调其设计)。一部被放置在六边形镜像屋中的电影。
Parity2023-02-20 01:58:02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Berlinale Palast
5-
白塔之光,它占据着羊肉胡同post post咖啡大半的屋顶空间,也藏在住宅和医院的大白墙里,从元代建成便将礼貌京腔代表的优良美德种植在每个百京人甚至中国人心中;
无影随形,光亮撒满每一个角落,一切必是敞亮的、端正的、无邪的,那是亲密关系间竖起的传统的道德的大白墙,是老祖宗留下的性压抑,是表达的无形障碍,也可以是流放不义之人的檄文所用的白纸,从那时到今日,从银幕外的审查到银幕内的审判;
无处遁形,没有阴暗的影子也就没有逃避的港湾,父亲不会是,妻子不会是,也难有情人。白塔之下我们隔着什么彼此抚慰,在柳川互诉衷肠,在北戴河放飞风筝,在超越时空的长镜头中探访彼此内心的真实,在福冈式的结尾中回家。
嘟嘟熊之父2023-10-29 17:53:03
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在这里,每一代都是无家之人。私人居所如医院、牢房、废墟,被公众印象透视直至摧毁;公共空间反而成为更私密的,摄影机与演员的交错运动串联起多组场所,功能、景观、历史、政治的叠化,我们也如流浪者一般,在每一处无法久留之地寻找(转瞬即逝的)家的气味。人物关系只是物哀的背景音,摄影机从来不需要答案,适时移开,让所有对话与情感停在半途。人生一步错步步错,倘若步步对,回头看依然是错。足够坦诚的张律,每一幕都有微弱的叹息声,仔细分辨,又像是自嘲的笑声。一滩烂泥唱着《北京欢迎你》,可究竟是谁的北京?一座空城而已。
Kek4442023-10-21 21:10:37
人生真是就活几个瞬间,被高高举起的瞬间,被狠狠摔下的瞬间,被轻轻安置的瞬间。
Pincent2023-03-30 21:07:20
7.6 关于北京这座城市的电影:它的过去、它的现在、它被主动或被动避开的集体伤痛回忆...它略显苍老拖着包袱,但想要变得年轻,好像一些影子没有了,而记忆的阴影还是很重;它的夜晚和清晨还是很美,带有一点淡蓝色,比《燃烧》最后的晨曦之蓝还要更淡一些。尽管这次有些笨重,张律对他剧本的厚度看起来还是颇有信心,他还是那样以不紧不慢令人舒适的节奏让人物在空间里漫步:模仿别人的动作,跳舞唱歌,念诗拥抱,在一支支中南海香烟中缓缓地推进;又非常自信地构建情境,排布细节,玩弄虚实,让他的多数演员自然地完成细小的动作。
Unbeliever2023-02-23 01:07:37
北京中年油腻直男版《爱情神话》+找爸爸。I'm biased但是这个电影真的让我怀疑我自己到底和大陆中年直男的精神世界离得有多远。这个电影里面没有一丁点东西是我能够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的。我看到的不仅有中年直男对(年轻)女性幼稚的想象和意淫,更有让人觉得自恋的矫情。而且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几条剧情线要被放在同一部电影里。它们除了都发生在男主角身边之外,有什么联系?对白和表演还是有大陆电影常见的不中不西的老毛病。除了物理空间带来的具象元素,这个电影里的对白、表演和人物动机其实都虚假的很。它从情感上、信息上和观点上都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过时的话题+过时的风格,这个电影想要表达什么?我在看什么?我为什么要看它?
wen2023-02-22 23:55:01
无影塔,2008年之后悬浮不知去从的北京。那首歌词和记忆完全偏差的《北京欢迎你》,寓言了北京香港两个城市对应两个角色不同的“孤儿”境遇。鞭子砸在天空,人被呈现地那么形单影只,城市形成一种疼痛。所有高楼、平房、水、风筝、都指向无影塔,物品在已经被使用过的状态下被呈现,但是人来没来过,或者塔在不在都没关系,因为城市和城市,时间和时间,人和人之间隔了那么远,早就触摸不到互相的影子
Heal2023-10-28 03:35:04
与《爱情神话》构成了京沪互文:都是没有正经营生、“靠房吃房”的中年文艺男,都有一个暧昧的女伴、一个出轨的前妻和一个拖欠房租的租客,都频繁提到一个过世多年的女影星……这究竟是要怪国产文艺片创作者们的想象力太单薄,还是要怪京沪文艺圈里的老男人们太相似。一些脑中弹幕:一对广东(新生儿性别比全国第一)夫妇跑到河北的孤儿院收养了一个女婴,该情节的可信度堪比《漫长的季节》里范伟能在荒野铁轨旁捡到一个健康的男婴;患癌的前妻说这里就是你和(杀妻的)顾城出生的医院;田壮壮在大领导们的御用疗养地放风筝;至于“一群中年京爷喝多了对着手机里移民法国的老同学哭着合唱北京欢迎你(甚至因为词作者被封杀而不敢唱原版歌词)”的噩梦场景,即便有人拿着工业鼓风机把我骨灰使劲儿往这个房间里吹,我都要飘到隔壁卫生间马桶里把自己冲走。
小草2023-04-29 20:27:54
太他妈拙劣了!。平庸的调度、拙劣的演技、恰似学生作业的台词。呃啊啊中年老男人和小姑娘的爱情故事 文艺逼傻逼自大的部分全在里面了!人物都跟纸片似的,换地儿说逼话,贴标签的方式。同样是中年危机 为什么美国丽人看起来这么顺畅、具体、深刻。为什么这个就只能这么表皮。还以为自己很帅,真的不行啊!!姐们儿受不了了。北岛顾城鲁迅 劈腿 自杀 癌症 跳舞 喝酒 孤儿 把这一堆玩意儿放一块就能成好东西了吗?。因为害得我在资料馆玩手机再减一星
假玛芬2023-02-19 19:02:00
前一个小时如坐针毡。我可能永远没有办法接受中年失意悲伤文艺老男人当个纯情闷葫芦,看着年轻女孩为她争风吃醋的叙事。
plzbequiet,plz2023-04-16 16:32:36
基本上已经拍不出《庆州》级别的作品了,只剩自己模仿自己了,男主角都是照着朴海日演的。
长颈鹿饲养员2023-02-18 02:07:02
@MGB 胡同和白塔都被景观化,辛柏青真是一张受气包式的中年文青脸,选角+1,shadow这个意象拍的很巧妙,和几个很精彩的转场一样。但是,所有的情感流转远不如镜头流转,生动的小细节仍不足以掩盖全片之尬!!!故事生硬造作,博主孤儿癌症冤案出轨前男友等啥烂梗生料都往里面扔,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过如此了。低配版廖凡跳舞也就算了,咱就说这个台词真的尬到脚趾抠出城堡啊,好歹是主竞赛的提前放映,全场就我和另一个亚洲人看完了!
VEX2023-02-18 20:11:03
.5 若带着与观看前作《柳川》同样的预设观感去观看似乎是难以进入的,愈发证明了《柳川》中将语境设置在异国并植入了语言和口音的异质作为叙事的基地是一种很聪明的讨巧行为,也只有在其特殊的情景下才能成立。在《白塔之光》中也存在一些口音的对比(对照组是北京话儿)但也仅仅只是作为日常的点缀出现在角落里,影片的重心还是处于对于日常的描摹上。一些对白或许真的是直白到“尴尬”,主要人物的状态也完全是类洪尚秀式的,这一些处理方式放在外语(特别是大家很熟悉的韩语)片中可能并不突兀,然而若用中文叙述则显得有些怪异,归根结底张律在创作的时候沿用的仍是在韩时期的思维,一种经过提纯的、人物之间用于构筑局部张力的抽象表达方式。日常的细碎被融进胶片机的过片噪音和顾城的诗句中,到最后确而只剩下无影塔矗立在一片白茫茫的中央。
DR邬梦雨2023-04-21 19:25:07
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
七个美梦2023-02-19 08:11:19
柏林电影节第三场。一场漫长的关于中年男人的无病呻吟,放着女儿不管跑去泡妞算哪门子好人,到底在讲什么啊真的好难看啊我是如坐针毡,想中途离场又觉得是首映不太好。但是作为一个不喜欢北京文化和任何胡同的南方人,全片唯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合唱北京欢迎你的一分钟,请打版权费好吗。还有导演,这个年纪还拍不出红片是有原因的,真的难看到我想骂人…
マツハラ2023-03-31 02:42:57
回到100%张律,即便是不再描写流动的东亚,多声部与跨境的元素也仍然存在于文本与人物前史中;而辛柏青不也正像是《咏鹅》和《庆州》的朴海日,被动的、永远在移动中(行走、骑车、坐车、开车而只在旅店等临时居所短暂停留)的幽魂,穿梭于当下和历史、现实和记忆之中,在白塔之下见证着城市过往和个人情感的“往者不可谏”,以及相当程度的失语吗?
落泪的细节是,一开始“上官云珠”突兀地被与诸葛亮和司马迁共同列举,直到第一次走进父亲家镜头扫过墙上的贴画、电视里的光碟正播到《乌鸦与麻雀》的中段,才无比清晰地让我感受到过去的一切会在日常中渗透至下意识的语言中,而当唱起北京欢迎你的时候,昔日北京确确实实已经远去的悲伤也更甚了,或许长居北京的人更能感受到这一点吧,正如食指所写的那样,“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说太多谎话了2023-10-25 22:58:29
太难看了,北京issue真是对我们秦岭淮河以南人士的一记暴击,提醒我们如此迂腐且悬浮的北京文艺幻梦还存在着。所以跳海酒吧+今日放映李沧东+电影资料馆,再来一些鲁迅顾城文艺地标,背景里的望京soho、北戴河风筝,抽烟就抽中南海(好黔驴技穷),这样潦草的城市tag大概只能算法般推送给那些有固定的北京生存记忆的人去relate了吧。要说张律城市风情拍的好,我会想说那我觉得我和我的xx的奥运篇城市拍得也不错呢。
以及太多装都不装的中年男爹味倾倒了,什么时候了还在围绕着搞破鞋这那的,今夕是何年啊……..一群你丫不离口的北京男人高唱北京欢迎你也必将列为我的年度催吐时刻了。
最搞笑的是男主还是所谓孤独的美食家,这是什么深夜食堂黄磊人设,感觉编剧写完自己都放弃了懒得cue了。
希望北京人早日走出胡同口。
大上海红牡丹2023-10-21 19:27:41
独属北京遗老遗少的无病呻吟,身边可太多这样的人了。
核仁烤排骨2023-02-19 02:07:52
#2023 Berlinale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普通话并不算张导真正母语的缘故,这部片依旧给人一种水土不服之感。尤其在文本方面,片中多位演员并不精湛的演技让本就难以落地的对白变得更加造作,放映的时候前面那排的老外看到一半就几乎全走了……
GothamPunk2023-04-29 20:20:42
几个老北京中年人喝醉了在公共场所合唱《北京欢迎你》这场面也太可怕了吧!还不敢用夕爷的词,就自己重新编了一段儿进去真是够好笑的。并且,坂本龙一???
Division_Bell2023-10-27 23:54:33
人生第一次观影中途离场,那种生理性的恶心在售货员小姑娘对着辛柏青那张脸说出“像坂本龙一”后彻底突破了阈值,后面再怎么拍应该都无法挽救全片无以复加的油腻了(除非结尾姜文跳出来把这群人全都突突了..)张律往片子里填充了这么多苦心孤诣的浅焦镜头和忸怩作态的街景,而我只想起尼采的话:病人宣扬只有自己是善良的,并警告人们健康、强壮、骄傲是病态的;他们把自己发育不全的情欲包裹起来,标上心灵纯洁的字样,然后拿到市场上去销售。我不理解这部片子为什么要给中年男人发育不全的情欲与矫揉造作的乡愁赋予某种孤芳自赏的美学意味,张律镜头下的北京似乎以性压抑为底色,那首《北京欢迎你》竟能被改得如此漫漶而保守。逃出影院我在北京寒冷而稀薄的空气里只觉得愤怒,张律在影片里堆叠着来自过去的碎片,却永远无法显影属于这个城市的星丛。
Rebel2023-10-24 15:37:10
中年男的能不能不要意淫了 还有我真想把你们全世界文青的匡威高帮都烧了。
银敏悲2023-10-21 19:21:29
事实证明,张律在文艺片界也只是个二流导演,辛柏青演再好也救不了这部电影的乏味。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2023-10-28 14:49:52
太难看了,难看了两个多小时。台词尴尬,黄夭的角色被写得好像一个神经病。我们生活在一个当爹就是把孩子扔个自己老妈带,离婚了老妈死了就扔给自己姐姐带的社会。不会有骑自行车300km去看几十年前的儿女的父亲的,别做梦了。
红酒与谋杀2023-02-24 16:01:12
四星半。在我看来是仅次于《庆州》的水准。“北京欢迎你”从未这般悲伤。通过一次摇镜完成一次时空更迭,或一次出梦,或一次想象。是一部明面上风趣幽默,内里却无比沉痛的电影。选角也是厉害,请来壮爷演父亲一角,实在太伤了啊!希望能在本届荣获大奖!@Berlinale73
顿河2023-04-28 16:18:41
大概是年纪到了。看得有些热泪盈眶。那些被光掩盖了的影子,是生活重击后的沉默。拍出了北京的过去与当下,北京的闯入与包容、北京的消失与残存,大概是漂泊者才会特有的深情,在一个守土人的故事里看到了乡愁。礼貌是饱含阅历的温柔。中年男性的自省放进更广阔时代背景,让人尊敬、动容。
1米9的嘤嘤怪2023-10-27 20:52:29
谁骗我说是北京版《爱情神话》?张律居然要去碰瓷一个新人女导演,人家邵艺辉的灵气都快溢出镜头了,你们男导演还拍失意中年人,张律你和魏书均一起打包去接受女权主义的教育去吧。
辛柏青老帅哥不假,但是镜头下头发稀疏、脸蛋耷拉、眼神浑浊,就这样还有小姑娘惦记???还有“爸爸”“女儿”是干什么,谈恋爱别带那种恶心人的癖好。
谁懂啊,当他们几个中年人在酒馆唱新版《北京欢迎你》,我在银幕前尴尬得揪头发……
阿德2023-10-22 12:07:23
柳川之后,张律这一次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关注点依然是个体的精神世界,风格依然很张律,是需要观众一起沉浸式进入的“慢生活”电影。片中除了辛柏青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外,田壮壮、南吉、王宏伟自然、真实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看完电影,想再一次好好在北京老胡同里感受下北京日常。感谢大吉影业带来这样一部温柔的电影。
lucas流窜地球2023-10-25 22:00:33
不喜欢这电影,但珍惜在大荧幕看文艺片的机会
感受
1,中年男人的自淫。来路不明,失意失败的炮灰男,惹人怜惜。于是各种年轻女生投怀送抱,哲学,写诗,坂本龙一,不收房租,反复出现诗集,顾城
2,复刻爱在,失败,台词经常在文艺与诡异的别扭间反复横跳
3,对标上海之与爱情神话,但爱情神话里上海活得很好。在这里,似乎有一个另人怀念的北京已经随风飘逝
4,父亲部分带有厚重与某种终极困境的述说
5,小支线呈现出猎奇狗血八卦趣味,问与便宜前男友合租有无上床,前妻出轨被女儿看见等等
6,小钟意外出镜
7,北京欢迎你,这段反而触动,因为在我看来,像是在为十五年前的旧时代招魂。。。
8,总体枝叶芜蔓散乱,氛围不错,背景生活市井细节可爱,但主要演员情节老跳出膈应人的东西,就是你刚想表扬它一下想,它就给你喂颗老鼠屎。
欢乐分裂2023-10-30 14:00:29
3.5;观感复杂,整体尴尬,亮点犹存,将在韩拍摄的那套文法拿来,明显并不适用,徒留尴尬(应该是意图呈现人际关系的尴尬,然而拍得让观者尴尬就很有问题)。
以过于客气疏离来凸显接近无性的“安全”,从而使男主袪油不少,但中年(文艺)男难免流露的自恋仍令人不适,表现文艺风范的元素叠加很刻意且俗套(另外几条叙事线亦如此,要素过溢),审美疲劳,小品式文本不值得如此漫长。
所有亮点几乎皆沿袭自旧作:1、镜像的反射功能;2、门窗框割裂出的视觉空间和构图;3、同一空间内共享秘密——父子相见的转场(最喜这一幕),看见同朵小花,父子身影相叠坐在同把椅子上;4、细节的呼应(血管蚯蚓、浇树、喝酒、复姓/名字、五岁);5、元朝白塔作为核心意象出现真的太张律了,历史与现时的对照,白塔和我们都无影子,北戴河成为精神飞地。
阿莫多瓦特了2023-02-19 08:18:42
不同于张律以往作品中细致描绘身处于异乡和陌生空间的孤独旅人的情绪起伏,此次他将镜头对准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中年失意作家谷文通和年轻的摄影师北花。他们漫步在北京城中的角落,倾诉彼此身上的秘密,交流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情感、童年家庭的心理创伤、与父亲等家庭成员的关系,但最终没有更进一步,也为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用主创的话来说,他们就像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的彼此遇见”。镜中像、水中影,亦是人物对自己和城市的关系的不断思考:尽管在这里生活这么久,但他们是否真正属于这里?一股“北京人在北京”的乡愁情绪满溢在银幕内外。白塔成为了勾连影片中几组人物的重要意象,它成为张律对“人与环境”的思考的直接体现。围绕着谷文通和北花这组核心人物,人至中年对生活的麻木、对飞逝岁月的喟叹以及离开的人的缅怀,都在平缓的节奏中细致陈述。
鲍勃粥2023-10-01 11:26:14
10/10 #NYFF61 华语创作的张律并未停止其从庆州到咏鹅到福冈中的跨地性探求,而是将视野进一步微观,以重构建重想象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去中心化”的北京:通过角色联结的河南(口音)-河北(北戴河-唐山),曾经的名人故居与当下的机关楼宇,以三人构建的老中青三代视角:不够白的白塔正是“屏”或电影本身,从未被展示内里却以外壁周遭发散的所谓中心来扩散开来,并且在交流中不断产生共振的波纹及偶发的扰流来推进旅途:钟声/急刹车/公交故障/飞鸟等,并呈现一种缝隙(fissure)来作为可能性:左红右白的狭小胡同/细长的镜子,当然还有那些张律特色的虚假难辨的刹那,和对媒介/物件(麦克风,交际舞碟片,发财树)的灵动交互。剧本的确略有情节剧的板正与沉重,但男主过度“客气”的人物塑造及“我不是这个意思”的口头禅给予了必要的模糊和轻幽默。
不吃生煎包2023-04-30 00:50:53
我还以为是北京版爱情神话呢 结果
槽点太多 看完像是做了一场大梦 醒来之后还会唾弃自己怎么会想到这种东西 男女主悬殊的年龄差 以及对男女角色的塑造我都不是很喜欢
只能说。。。我不懂老男人。。。。
HarperDie2023-04-25 02:12:32
四星半。评价一个人优秀、过得体面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影片在观察人和周遭事物的变化,更在细究行为动势代际性的复刻成因。当你知道上官云珠这样的巨星是如何陨落,当你看到壮壮导演饰演的父亲仍在扯着风筝,接受生活千疮百孔却表面得体的儿子不自觉的道德审判。便不难明白,既然社会丈量人的标尺都在极端变换,那又怎么能要求人永远是正义积极的。这不是一部老男人和野丫头的烂漫史,这是一条寻觅无影之谜的歧路。黄尧真是了不得。
思路乐2023-10-29 12:15:32
【B】唉,虽说真的受不了这些京爷自我陶醉式的文化霸权,但还是被张律的影像执行给实打实击中了。曾经评价张律在《柳川》里把中年油腻当成表达利器来用,《白塔之光》居然还能更进一步,油腻和细腻统筹为无比和谐的整体,正如同学聚会上众人齐唱《北京欢迎你》的观感一样,尴尬与悲怜在电子窗口打通的异地通道内互动,真会设计(侧面体现张律对辛柏青演员特质的理解之深?)。「镜」与「影」成了人物宿命的密钥,通过最简洁的倒映将情节凝聚回地域文本的核心,是技法的胜利,却并不代表动机的纯粹。和《不虚此行》作对比,刘伽茵只需保证「讲述」这一行为的纯粹便可将真诚态度发散至影片的各个角落,而张律的调度却降格成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用数个连通梦、时空和命运的摇镜来回应自己设置的主题,这比他那客气的油腻还更加糟糕。
南隅北安2023-02-19 01:43:15
前一秒为一些生动的细节而惊喜,后一秒就会被台词尬到出戏。几条线讲的很碎又很淡,寻根,出走,消失的父亲,孤儿,shadow,倒着走,这些想表达的内容因为故事脉络和镜头语言的不流畅而显得僵硬。镜头切空镜再转回,挺好用的,但也不必要用那么多次吧!以及我不想再在任何一个国产电影里看中年男人跳舞了!
子戈2023-10-28 21:35:08
和《庆州》《福冈》这些描写异乡游魂的作品不同,《白塔之光》讲的是故乡的游魂。片中的北京在接连巨变的时代中,早已面目全非。
坦白讲,看完最明确的感受是,张律的魔法消失了。他之前那种自由地游弋于物理与心理时空的闲逛感,以及神来之笔的通灵时刻,在这部中仅仅保留了“形”,却不见了“魂”。
但还是能捕捉到不少会心时刻。比如那个被时代抛弃,于是跑去领导开会疗养的地方,放起蓝风筝的老人;比如那场北京发小的聚会,有人哭,有人笑,大家都疯疯癫癫的,之后不久,有人突然自杀殒命……这场毫无征兆的发生在异乡的自杀,甚至让人想到娄烨的电影。于是再回看片中那对父子,又何尝不是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伤痕之间的漫长对峙。
《北京欢迎你》被一群中年人唱成了挽歌。十五年过去了,歌词没有变,变的是唱歌的人。
文森特九六2023-10-28 18:42:20
白塔之影在千里之外,彼此之间太过“客气”,实际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亲人之间,爱情之间,朋友之间,空间之间,时间之间,甚至生死之间和虚实之间,当所有人试图去消解这层“客气”,却又发觉早已物是人非或貌合神离,究竟何谓因果,唯有继续沉默中沉沦,张律依旧在悲悯的探讨着人的孤独,以及沟通的失语,从语言到地域,彻底回归本土创作带来了更加慵懒却贪婪的游荡与徘徊,宛如天空的风筝和手中的线,故乡与异乡熟悉又陌生的矛盾交织,忽冷忽热,忽近忽远,来来去去的不经意间,或许还未留住一切,却又已双鬓如雪,形单影只。
达令欧尼2023-02-20 06:34:17
北京是我第二个故乡,片子里充满了对老北京的热爱。主题有些散,很隐晦,我完全从个人角度尝试解读,我看到了性压抑。中年男文青的困境,过于礼貌客气,妻子出轨,姐姐的强势,母亲的强势,小情人的强势,姐夫的妻管严,父亲被扫地出门,男主妻子出轨却净身出户。小情人形容大叔,不油腻,这已经是对大叔的最高赞美。电影里男性的几次情绪崩溃,索要拥抱和舞蹈,都让人分外尴尬不适。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男主矫情?男性也有资格表达脆弱不是吗?片中,男主唱北京欢迎你,电影院里的人们在笑,外国观众也在笑,笑那个落魄矫情的男主。我却捂着嘴痛哭,08年奥运会,北京人激动疯了,我们以为从此就让世界刮目相看了,从此北京就翻天覆地了。奥运会过去15年了,当年我都是有梦的人。如今我们都老了,酒桌上的老同学聚会,举杯碰杯,都是梦碎的声音。
yayoiray2023-02-19 06:44:57
故事很散,但散得並不舒適,台詞做作,試圖在文藝和幽默間平衡卻失敗,故意融入的北京話也顯得啼笑皆非。白塔之下,親情不夠動人。
二火山2023-10-21 19:16:32
从书评家、戏剧导演、网络作家到美食撰稿人,《白塔之光》继续丰富着平遥下来文艺圈的直男群像。黄尧像几滴油花滴在辛柏青这碗素面里,漂浮在上融不进面汤,略带香气,依旧寡淡。白塔雄伟,有光无影,两个人想做情侣又被视为父女尬在那里不上不下,相似的笑容也燃不起情欲,开房只剩柏拉图的精神休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落寞,北京的现代化发展似乎与胡同里的世界无关,粉刷一新的外墙掩盖不了内里的失落破败,没有鸽哨的北京也失去了灵魂。《北京欢迎你》唱出了21世纪老北京人最有存在感一年的伤感,此后城市加速落下了一大批人的脚步,2008犹如过眼云烟真实又虚幻。男主的女儿像小时侯的关晓彤一样,特北京。
红喑2023-10-28 15:04:20
好厉害。镜像/影子/梦境/爱/记忆的多重互文,而且张律将这种互文做到了影像、文本、声音,全方位的实现。你永远不知道镜头一旦转开,再转回来等待你的是什么。人物总是突然说出怪异的话或者做出奇怪的行为。在张律的世界,梦境主导动机,梦境入侵人类。广济寺的钟声是爱之梦。走廊的脚步声是职业之梦。北京欢迎你则更多更沉,塞满一屋子的旧时幻梦,振聋发聩。梦的影子控制着我们。男主模仿他人,学别人按摩耳朵,学别人倒着走路,学女孩穿同样的鞋,学女孩唱歌,学父亲浇水。镜像是我们对他人的照见和投射,乃至爱的倒影。当我们照见一个人,就会将它的镜像变成身后的影子。就像男女主在路灯下亲吻,他们的影子慢慢生长出来。它是梦,是记忆,是爱,而人是它的回声与倒影。而什么东西没有影子呢?一水儿的白墙,标语前的甩鞭,“太阳”底下的白塔。
sH12023-10-24 21:21:00
你们文艺片导演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吗,
凯文·史派东2023-10-21 17:30:09
台词写的太差了,寡淡到让人麻木,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两代人活在找不到存在感的故土,回忆回忆再回忆,陈年旧事成了生活绕不开的谈资,陈旧腐朽。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望京SOHO,犹如未知的未来一样遥远。黄尧演技太差了,没必要强装京腔,融不进来。
金姬酱2023-10-21 19:19:06
一个没什么创作力了的文艺老男人拍了一部文艺中年离异男的无聊生活,无聊*2。
白塔之光豆瓣热评
大奇特(Grinch)2023-04-29 23:54:35
不太喜欢,剧本的写法特像对对子,有着多个对倒关系和明显的缝合: 与白塔对应的是望京SOHO二塔; 与谷运来咸猪手冤情对应的是上官云珠自杀冤屈; 与5岁父母分离对应的是5岁被送孤儿院; 与巴黎老友故去对应的是小女友巴黎前任归来; 与欧阳文慧的数码摄影对应的是南吉的洗印房; 与母亲的墓碑对应的是妻子的癌症; 与父辈的算盘对应的是女儿算数好; 两次提到父亲手背的血管像蚯蚓; 两个家中都有植物盆栽; 两代男性净身出户; 文慧姓名的重名…
小九儿2023-02-20 06:06:38
1、3星出头,但辛柏青升(挽)华(救)了整部电影,他自己估计演得也很过瘾,不用技巧全是情绪,那段冬奥重置版的《北京欢迎你》也许是他演艺生涯迄今为止最高光动人的时刻,别说把老穆唱死合情合理,我都差点被送走。2、感慨田壮壮导演还是那么会演戏,也感慨导演现在只能演戏。3、王宏伟、李勤勤、同学聚会里地产大哥等大部分配角的戏都很顺,唱歌的安娜好美,笑笑也好自然,这种小角色一旦成立,场景就不会显得过于悬浮或尴尬。4、辛柏青与王宏伟抽烟的夜戏,以及与田壮壮跳舞的两场也赞。5、辛柏青有多适合这个角色,就会愈发凸显黄尧有多不适配,能看出她已经很努力去够这个角色了,可惜《过春天》才更属于她,演员除非演技横到不讲理,不然有些角色就是无法契合。但这个选角确实犯难,想不到谁的脸和演技更适合,张子枫或周依然或许能试试?
舒服嗮嗮2023-04-29 20:38:10
那场女前台的戏我真的…受不了了,完全是一种来自中年男人的意淫,这个女前台像是神经病一样来这里用一种勾引一般的神情跟这个普中男说话,那个女生用一种“原配看小三”的姿态来打破这种恶心的东西,我真服了啊,好男权的电影,真的讨厌这种内向文艺中年男被外向文艺年轻女爱上的离谱没逻辑的自淫故事。感觉像是在拙劣的模仿《爱情神话》,没有那种美和朦胧感,只剩下油腻的对北京身份的自傲。好多场景都让我感觉非常难受,永远在自以为是地讲述自己来自北京,北京这住了谁,那住了谁,真有够烦的。很期待这个片子,但是真的很失望。只能说有一些可取之处,父亲这条线还是挺好的,这种无奈地妥协让我觉得有点涟漪。但是北花这个线像是没讲清楚似的,总感觉含了什么没吐出来,看着我挺烦的。
徐若风2023-04-27 23:04:56
比《漫长的告白》好,最大区别就是辛柏青老师脱胎换骨,表演有突破。演一个深入骨髓的“i人”,让人能沉静地沉浸观影。北京城,无影塔,破碎的家庭与迷惘的人生,在父子的梦中无声和解。张律拍出了太多值得被铭刻的名场面,散落在中老年两代男人失魂落魄的游荡里。至少让人在看的时候,会暗自感慨是“masterpiece”的风范(尤其田壮壮的部分),即使回味起来有所不足。 /北影节
夜照亮了夜2023-02-19 02:38:01
北京竟可以被拍得这么美,《北京欢迎你》竟可以被唱得这么悲。
惘然2023-10-26 00:59:42
中年男导演真是太爱中年男性了。1、电影中所有女性都对中年男主有意思。2、中年男性的爱情都是少女主动的,不关他们的事。3、中年男性婚姻失败是老婆先出轨。4、少女觉得辛柏青帅得像坂本龙一……导演对少女到底有什么误解?要不要向坂本龙一道歉?5、中年男性还是一个孩子,还受着原生家庭困扰。6、电影中唯一一个年轻帅气的男人是无用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趴在床上哭,需要中年男人拯救。7、导演对中年男人有没有嘲讽呢?严格来说有的,但不多。
Orpheus+2023-02-19 01:42:11
7.0。《柳川》之後,不會再奢望有一部一氣呵成的《慶州》,但有此已足矣。對前作的演員陣容進行更換後,終於將大部分人的表演狀態調整妥當,這使得張律能更為自信地將春夢構造與異鄉視角進行徹底的在地化。生命連結伴隨著文學創作一同逝去,只餘下城市角落的空堂陋室和口耳相傳的隻言片語。生於斯,長於斯,卻因丟失形而上志趣的投影而平白地成為故鄉裡的漂泊者。於是,他嘗試在與世事的若即若離中尋找一片精神的流亡地,正如北戴河之於北京。
西楼尘2023-04-14 10:44:59
猫和路灯都有影子,我们和白塔却没有影子。没有影子的还有隔间买不起油的模特,巴黎飞不回来的老友,北戴河洗不脱罪名的父亲。爱和傻瓜同音,血管和蚯蚓同形。知道我在废墟看一朵野花,不知道他把大海当成家。父亲看交际舞浇发财树放风筝,北京欢迎你,这是有的人回不去的城市,我们却成了北京的孤儿。
知船2023-10-27 22:52:36
说不上多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的地方,最开始一批影评出来的时候就很好奇说尧在片中割裂感太强的,看完就明白了,越能共情男主,越喜欢“京味儿”,就会越觉得欧阳文慧是跳的。扒拉完残羹冷炙把盘子丢进洗碗池,尧是洗洁精搓出来的泡泡,连悲伤都是没有影子的。政治隐喻似懂非懂,但看谷运来在雪天坐着就掉眼泪了。导演对准的那些人,精神世界都摇摇欲坠,像吱呀作响的椅子。他记录无法在自己的生活中坐下的人。
wowo2023-02-19 06:06:44
2023.2.18——第73届柏林电影节首场放映 一星给辛柏青老师,一星给李勤勤老师(她一开口全场就乐),一星给有容乃大到允许这么一部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的柏林电影节…… 两个多小时我都在重复一系列表情,故弄玄虚的文艺电影注定成为不了名留影史的文艺电影,请各位主创刻烟吸肺。 张律导演,目前看来您对朝鲜半岛文化圈以外中国各地的认知一半基于少许事实,一半基于您的想象……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北京人思乡时,另一个北京人安慰她/他的方式一般是建议对方找家中餐馆,点碗炸酱面/打卤面或是点道胸柿炒鸡蛋和炝炒土豆丝儿,而不是献唱《北京欢迎你》。您还是多拍延边和韩国吧,算我求您了。 奖项方面,最佳影片别想了吧,辛老师若凭真本事够着一座最佳主演银熊没问题,然而已被角色坑亖,希望渺茫。
Virgil2023-10-27 21:07:43
本来以为这一年都在内地影院看不到什么喜欢的电影了。我猜我的好感度多半来自于对北京不熟。以及我的观看角度是疯狂凝视这个颓丧被动即使衣食不愁北京土著依然卢瑟感max性压抑的男主,所以其实从这个角度没有觉得油腻或厌女(他全程都在被女性调戏、挑拣和丢弃,也不享受各种恭维。但各种女性角色写得确实很差劲,被骂活该)。男主在我眼里一上来就直接被阉割,我下意识认为他不会和女性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性关系。后来讨论的时候大家愤怒指出前台女生那场戏很恶心,我一惊然后发现看的时候我都不觉得那是在调情……于是微妙地错位了。
刘德龙2023-02-19 21:35:05
玩笑话中的增殖(德语字幕里reproduziert)一词是本片也是一零年代后张律电影的题眼:一张密布而厚重的网。张律电影中始终存在一个元人物,其他人物都为这一人物的增殖/镜像(本片的镜像隐喻特别密集)。电影同样需要一个元能指:无影之塔就是本片中的meta。因此,张律电影并非绝对轻盈的、无根的。其他的人物繁殖的线索统一在meta之下:形容词的线索(礼貌的、被遗弃的、净身出户的)、名词的线索(风筝、巴黎、诗人、医院)、性别的线索(死去的母亲和缺席的妻子、女儿与被欲望投射的女儿镜像)、血缘的线索(与父亲之间无数的场景镜像:公交车、父亲房间内的镜子)(有些线索被点太透了,导演用过度密集的互文强调其设计)。一部被放置在六边形镜像屋中的电影。
Parity2023-02-20 01:58:02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Berlinale Palast 5- 白塔之光,它占据着羊肉胡同post post咖啡大半的屋顶空间,也藏在住宅和医院的大白墙里,从元代建成便将礼貌京腔代表的优良美德种植在每个百京人甚至中国人心中; 无影随形,光亮撒满每一个角落,一切必是敞亮的、端正的、无邪的,那是亲密关系间竖起的传统的道德的大白墙,是老祖宗留下的性压抑,是表达的无形障碍,也可以是流放不义之人的檄文所用的白纸,从那时到今日,从银幕外的审查到银幕内的审判; 无处遁形,没有阴暗的影子也就没有逃避的港湾,父亲不会是,妻子不会是,也难有情人。白塔之下我们隔着什么彼此抚慰,在柳川互诉衷肠,在北戴河放飞风筝,在超越时空的长镜头中探访彼此内心的真实,在福冈式的结尾中回家。
嘟嘟熊之父2023-10-29 17:53:03
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在这里,每一代都是无家之人。私人居所如医院、牢房、废墟,被公众印象透视直至摧毁;公共空间反而成为更私密的,摄影机与演员的交错运动串联起多组场所,功能、景观、历史、政治的叠化,我们也如流浪者一般,在每一处无法久留之地寻找(转瞬即逝的)家的气味。人物关系只是物哀的背景音,摄影机从来不需要答案,适时移开,让所有对话与情感停在半途。人生一步错步步错,倘若步步对,回头看依然是错。足够坦诚的张律,每一幕都有微弱的叹息声,仔细分辨,又像是自嘲的笑声。一滩烂泥唱着《北京欢迎你》,可究竟是谁的北京?一座空城而已。
Kek4442023-10-21 21:10:37
人生真是就活几个瞬间,被高高举起的瞬间,被狠狠摔下的瞬间,被轻轻安置的瞬间。
Pincent2023-03-30 21:07:20
7.6 关于北京这座城市的电影:它的过去、它的现在、它被主动或被动避开的集体伤痛回忆...它略显苍老拖着包袱,但想要变得年轻,好像一些影子没有了,而记忆的阴影还是很重;它的夜晚和清晨还是很美,带有一点淡蓝色,比《燃烧》最后的晨曦之蓝还要更淡一些。尽管这次有些笨重,张律对他剧本的厚度看起来还是颇有信心,他还是那样以不紧不慢令人舒适的节奏让人物在空间里漫步:模仿别人的动作,跳舞唱歌,念诗拥抱,在一支支中南海香烟中缓缓地推进;又非常自信地构建情境,排布细节,玩弄虚实,让他的多数演员自然地完成细小的动作。
Unbeliever2023-02-23 01:07:37
北京中年油腻直男版《爱情神话》+找爸爸。I'm biased但是这个电影真的让我怀疑我自己到底和大陆中年直男的精神世界离得有多远。这个电影里面没有一丁点东西是我能够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的。我看到的不仅有中年直男对(年轻)女性幼稚的想象和意淫,更有让人觉得自恋的矫情。而且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几条剧情线要被放在同一部电影里。它们除了都发生在男主角身边之外,有什么联系?对白和表演还是有大陆电影常见的不中不西的老毛病。除了物理空间带来的具象元素,这个电影里的对白、表演和人物动机其实都虚假的很。它从情感上、信息上和观点上都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过时的话题+过时的风格,这个电影想要表达什么?我在看什么?我为什么要看它?
wen2023-02-22 23:55:01
无影塔,2008年之后悬浮不知去从的北京。那首歌词和记忆完全偏差的《北京欢迎你》,寓言了北京香港两个城市对应两个角色不同的“孤儿”境遇。鞭子砸在天空,人被呈现地那么形单影只,城市形成一种疼痛。所有高楼、平房、水、风筝、都指向无影塔,物品在已经被使用过的状态下被呈现,但是人来没来过,或者塔在不在都没关系,因为城市和城市,时间和时间,人和人之间隔了那么远,早就触摸不到互相的影子
Heal2023-10-28 03:35:04
与《爱情神话》构成了京沪互文:都是没有正经营生、“靠房吃房”的中年文艺男,都有一个暧昧的女伴、一个出轨的前妻和一个拖欠房租的租客,都频繁提到一个过世多年的女影星……这究竟是要怪国产文艺片创作者们的想象力太单薄,还是要怪京沪文艺圈里的老男人们太相似。一些脑中弹幕:一对广东(新生儿性别比全国第一)夫妇跑到河北的孤儿院收养了一个女婴,该情节的可信度堪比《漫长的季节》里范伟能在荒野铁轨旁捡到一个健康的男婴;患癌的前妻说这里就是你和(杀妻的)顾城出生的医院;田壮壮在大领导们的御用疗养地放风筝;至于“一群中年京爷喝多了对着手机里移民法国的老同学哭着合唱北京欢迎你(甚至因为词作者被封杀而不敢唱原版歌词)”的噩梦场景,即便有人拿着工业鼓风机把我骨灰使劲儿往这个房间里吹,我都要飘到隔壁卫生间马桶里把自己冲走。
小草2023-04-29 20:27:54
太他妈拙劣了!。平庸的调度、拙劣的演技、恰似学生作业的台词。呃啊啊中年老男人和小姑娘的爱情故事 文艺逼傻逼自大的部分全在里面了!人物都跟纸片似的,换地儿说逼话,贴标签的方式。同样是中年危机 为什么美国丽人看起来这么顺畅、具体、深刻。为什么这个就只能这么表皮。还以为自己很帅,真的不行啊!!姐们儿受不了了。北岛顾城鲁迅 劈腿 自杀 癌症 跳舞 喝酒 孤儿 把这一堆玩意儿放一块就能成好东西了吗?。因为害得我在资料馆玩手机再减一星
假玛芬2023-02-19 19:02:00
前一个小时如坐针毡。我可能永远没有办法接受中年失意悲伤文艺老男人当个纯情闷葫芦,看着年轻女孩为她争风吃醋的叙事。
plzbequiet,plz2023-04-16 16:32:36
基本上已经拍不出《庆州》级别的作品了,只剩自己模仿自己了,男主角都是照着朴海日演的。
长颈鹿饲养员2023-02-18 02:07:02
@MGB 胡同和白塔都被景观化,辛柏青真是一张受气包式的中年文青脸,选角+1,shadow这个意象拍的很巧妙,和几个很精彩的转场一样。但是,所有的情感流转远不如镜头流转,生动的小细节仍不足以掩盖全片之尬!!!故事生硬造作,博主孤儿癌症冤案出轨前男友等啥烂梗生料都往里面扔,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过如此了。低配版廖凡跳舞也就算了,咱就说这个台词真的尬到脚趾抠出城堡啊,好歹是主竞赛的提前放映,全场就我和另一个亚洲人看完了!
VEX2023-02-18 20:11:03
.5 若带着与观看前作《柳川》同样的预设观感去观看似乎是难以进入的,愈发证明了《柳川》中将语境设置在异国并植入了语言和口音的异质作为叙事的基地是一种很聪明的讨巧行为,也只有在其特殊的情景下才能成立。在《白塔之光》中也存在一些口音的对比(对照组是北京话儿)但也仅仅只是作为日常的点缀出现在角落里,影片的重心还是处于对于日常的描摹上。一些对白或许真的是直白到“尴尬”,主要人物的状态也完全是类洪尚秀式的,这一些处理方式放在外语(特别是大家很熟悉的韩语)片中可能并不突兀,然而若用中文叙述则显得有些怪异,归根结底张律在创作的时候沿用的仍是在韩时期的思维,一种经过提纯的、人物之间用于构筑局部张力的抽象表达方式。日常的细碎被融进胶片机的过片噪音和顾城的诗句中,到最后确而只剩下无影塔矗立在一片白茫茫的中央。
DR邬梦雨2023-04-21 19:25:07
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
七个美梦2023-02-19 08:11:19
柏林电影节第三场。一场漫长的关于中年男人的无病呻吟,放着女儿不管跑去泡妞算哪门子好人,到底在讲什么啊真的好难看啊我是如坐针毡,想中途离场又觉得是首映不太好。但是作为一个不喜欢北京文化和任何胡同的南方人,全片唯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合唱北京欢迎你的一分钟,请打版权费好吗。还有导演,这个年纪还拍不出红片是有原因的,真的难看到我想骂人…
マツハラ2023-03-31 02:42:57
回到100%张律,即便是不再描写流动的东亚,多声部与跨境的元素也仍然存在于文本与人物前史中;而辛柏青不也正像是《咏鹅》和《庆州》的朴海日,被动的、永远在移动中(行走、骑车、坐车、开车而只在旅店等临时居所短暂停留)的幽魂,穿梭于当下和历史、现实和记忆之中,在白塔之下见证着城市过往和个人情感的“往者不可谏”,以及相当程度的失语吗? 落泪的细节是,一开始“上官云珠”突兀地被与诸葛亮和司马迁共同列举,直到第一次走进父亲家镜头扫过墙上的贴画、电视里的光碟正播到《乌鸦与麻雀》的中段,才无比清晰地让我感受到过去的一切会在日常中渗透至下意识的语言中,而当唱起北京欢迎你的时候,昔日北京确确实实已经远去的悲伤也更甚了,或许长居北京的人更能感受到这一点吧,正如食指所写的那样,“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说太多谎话了2023-10-25 22:58:29
太难看了,北京issue真是对我们秦岭淮河以南人士的一记暴击,提醒我们如此迂腐且悬浮的北京文艺幻梦还存在着。所以跳海酒吧+今日放映李沧东+电影资料馆,再来一些鲁迅顾城文艺地标,背景里的望京soho、北戴河风筝,抽烟就抽中南海(好黔驴技穷),这样潦草的城市tag大概只能算法般推送给那些有固定的北京生存记忆的人去relate了吧。要说张律城市风情拍的好,我会想说那我觉得我和我的xx的奥运篇城市拍得也不错呢。 以及太多装都不装的中年男爹味倾倒了,什么时候了还在围绕着搞破鞋这那的,今夕是何年啊……..一群你丫不离口的北京男人高唱北京欢迎你也必将列为我的年度催吐时刻了。 最搞笑的是男主还是所谓孤独的美食家,这是什么深夜食堂黄磊人设,感觉编剧写完自己都放弃了懒得cue了。 希望北京人早日走出胡同口。
大上海红牡丹2023-10-21 19:27:41
独属北京遗老遗少的无病呻吟,身边可太多这样的人了。
核仁烤排骨2023-02-19 02:07:52
#2023 Berlinale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普通话并不算张导真正母语的缘故,这部片依旧给人一种水土不服之感。尤其在文本方面,片中多位演员并不精湛的演技让本就难以落地的对白变得更加造作,放映的时候前面那排的老外看到一半就几乎全走了……
GothamPunk2023-04-29 20:20:42
几个老北京中年人喝醉了在公共场所合唱《北京欢迎你》这场面也太可怕了吧!还不敢用夕爷的词,就自己重新编了一段儿进去真是够好笑的。并且,坂本龙一???
Division_Bell2023-10-27 23:54:33
人生第一次观影中途离场,那种生理性的恶心在售货员小姑娘对着辛柏青那张脸说出“像坂本龙一”后彻底突破了阈值,后面再怎么拍应该都无法挽救全片无以复加的油腻了(除非结尾姜文跳出来把这群人全都突突了..)张律往片子里填充了这么多苦心孤诣的浅焦镜头和忸怩作态的街景,而我只想起尼采的话:病人宣扬只有自己是善良的,并警告人们健康、强壮、骄傲是病态的;他们把自己发育不全的情欲包裹起来,标上心灵纯洁的字样,然后拿到市场上去销售。我不理解这部片子为什么要给中年男人发育不全的情欲与矫揉造作的乡愁赋予某种孤芳自赏的美学意味,张律镜头下的北京似乎以性压抑为底色,那首《北京欢迎你》竟能被改得如此漫漶而保守。逃出影院我在北京寒冷而稀薄的空气里只觉得愤怒,张律在影片里堆叠着来自过去的碎片,却永远无法显影属于这个城市的星丛。
Rebel2023-10-24 15:37:10
中年男的能不能不要意淫了 还有我真想把你们全世界文青的匡威高帮都烧了。
银敏悲2023-10-21 19:21:29
事实证明,张律在文艺片界也只是个二流导演,辛柏青演再好也救不了这部电影的乏味。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2023-10-28 14:49:52
太难看了,难看了两个多小时。台词尴尬,黄夭的角色被写得好像一个神经病。我们生活在一个当爹就是把孩子扔个自己老妈带,离婚了老妈死了就扔给自己姐姐带的社会。不会有骑自行车300km去看几十年前的儿女的父亲的,别做梦了。
红酒与谋杀2023-02-24 16:01:12
四星半。在我看来是仅次于《庆州》的水准。“北京欢迎你”从未这般悲伤。通过一次摇镜完成一次时空更迭,或一次出梦,或一次想象。是一部明面上风趣幽默,内里却无比沉痛的电影。选角也是厉害,请来壮爷演父亲一角,实在太伤了啊!希望能在本届荣获大奖!@Berlinale73
顿河2023-04-28 16:18:41
大概是年纪到了。看得有些热泪盈眶。那些被光掩盖了的影子,是生活重击后的沉默。拍出了北京的过去与当下,北京的闯入与包容、北京的消失与残存,大概是漂泊者才会特有的深情,在一个守土人的故事里看到了乡愁。礼貌是饱含阅历的温柔。中年男性的自省放进更广阔时代背景,让人尊敬、动容。
1米9的嘤嘤怪2023-10-27 20:52:29
谁骗我说是北京版《爱情神话》?张律居然要去碰瓷一个新人女导演,人家邵艺辉的灵气都快溢出镜头了,你们男导演还拍失意中年人,张律你和魏书均一起打包去接受女权主义的教育去吧。 辛柏青老帅哥不假,但是镜头下头发稀疏、脸蛋耷拉、眼神浑浊,就这样还有小姑娘惦记???还有“爸爸”“女儿”是干什么,谈恋爱别带那种恶心人的癖好。 谁懂啊,当他们几个中年人在酒馆唱新版《北京欢迎你》,我在银幕前尴尬得揪头发……
阿德2023-10-22 12:07:23
柳川之后,张律这一次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关注点依然是个体的精神世界,风格依然很张律,是需要观众一起沉浸式进入的“慢生活”电影。片中除了辛柏青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外,田壮壮、南吉、王宏伟自然、真实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看完电影,想再一次好好在北京老胡同里感受下北京日常。感谢大吉影业带来这样一部温柔的电影。
lucas流窜地球2023-10-25 22:00:33
不喜欢这电影,但珍惜在大荧幕看文艺片的机会 感受 1,中年男人的自淫。来路不明,失意失败的炮灰男,惹人怜惜。于是各种年轻女生投怀送抱,哲学,写诗,坂本龙一,不收房租,反复出现诗集,顾城 2,复刻爱在,失败,台词经常在文艺与诡异的别扭间反复横跳 3,对标上海之与爱情神话,但爱情神话里上海活得很好。在这里,似乎有一个另人怀念的北京已经随风飘逝 4,父亲部分带有厚重与某种终极困境的述说 5,小支线呈现出猎奇狗血八卦趣味,问与便宜前男友合租有无上床,前妻出轨被女儿看见等等 6,小钟意外出镜 7,北京欢迎你,这段反而触动,因为在我看来,像是在为十五年前的旧时代招魂。。。 8,总体枝叶芜蔓散乱,氛围不错,背景生活市井细节可爱,但主要演员情节老跳出膈应人的东西,就是你刚想表扬它一下想,它就给你喂颗老鼠屎。
欢乐分裂2023-10-30 14:00:29
3.5;观感复杂,整体尴尬,亮点犹存,将在韩拍摄的那套文法拿来,明显并不适用,徒留尴尬(应该是意图呈现人际关系的尴尬,然而拍得让观者尴尬就很有问题)。 以过于客气疏离来凸显接近无性的“安全”,从而使男主袪油不少,但中年(文艺)男难免流露的自恋仍令人不适,表现文艺风范的元素叠加很刻意且俗套(另外几条叙事线亦如此,要素过溢),审美疲劳,小品式文本不值得如此漫长。 所有亮点几乎皆沿袭自旧作:1、镜像的反射功能;2、门窗框割裂出的视觉空间和构图;3、同一空间内共享秘密——父子相见的转场(最喜这一幕),看见同朵小花,父子身影相叠坐在同把椅子上;4、细节的呼应(血管蚯蚓、浇树、喝酒、复姓/名字、五岁);5、元朝白塔作为核心意象出现真的太张律了,历史与现时的对照,白塔和我们都无影子,北戴河成为精神飞地。
阿莫多瓦特了2023-02-19 08:18:42
不同于张律以往作品中细致描绘身处于异乡和陌生空间的孤独旅人的情绪起伏,此次他将镜头对准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中年失意作家谷文通和年轻的摄影师北花。他们漫步在北京城中的角落,倾诉彼此身上的秘密,交流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情感、童年家庭的心理创伤、与父亲等家庭成员的关系,但最终没有更进一步,也为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用主创的话来说,他们就像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的彼此遇见”。镜中像、水中影,亦是人物对自己和城市的关系的不断思考:尽管在这里生活这么久,但他们是否真正属于这里?一股“北京人在北京”的乡愁情绪满溢在银幕内外。白塔成为了勾连影片中几组人物的重要意象,它成为张律对“人与环境”的思考的直接体现。围绕着谷文通和北花这组核心人物,人至中年对生活的麻木、对飞逝岁月的喟叹以及离开的人的缅怀,都在平缓的节奏中细致陈述。
鲍勃粥2023-10-01 11:26:14
10/10 #NYFF61 华语创作的张律并未停止其从庆州到咏鹅到福冈中的跨地性探求,而是将视野进一步微观,以重构建重想象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去中心化”的北京:通过角色联结的河南(口音)-河北(北戴河-唐山),曾经的名人故居与当下的机关楼宇,以三人构建的老中青三代视角:不够白的白塔正是“屏”或电影本身,从未被展示内里却以外壁周遭发散的所谓中心来扩散开来,并且在交流中不断产生共振的波纹及偶发的扰流来推进旅途:钟声/急刹车/公交故障/飞鸟等,并呈现一种缝隙(fissure)来作为可能性:左红右白的狭小胡同/细长的镜子,当然还有那些张律特色的虚假难辨的刹那,和对媒介/物件(麦克风,交际舞碟片,发财树)的灵动交互。剧本的确略有情节剧的板正与沉重,但男主过度“客气”的人物塑造及“我不是这个意思”的口头禅给予了必要的模糊和轻幽默。
不吃生煎包2023-04-30 00:50:53
我还以为是北京版爱情神话呢 结果 槽点太多 看完像是做了一场大梦 醒来之后还会唾弃自己怎么会想到这种东西 男女主悬殊的年龄差 以及对男女角色的塑造我都不是很喜欢 只能说。。。我不懂老男人。。。。
HarperDie2023-04-25 02:12:32
四星半。评价一个人优秀、过得体面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影片在观察人和周遭事物的变化,更在细究行为动势代际性的复刻成因。当你知道上官云珠这样的巨星是如何陨落,当你看到壮壮导演饰演的父亲仍在扯着风筝,接受生活千疮百孔却表面得体的儿子不自觉的道德审判。便不难明白,既然社会丈量人的标尺都在极端变换,那又怎么能要求人永远是正义积极的。这不是一部老男人和野丫头的烂漫史,这是一条寻觅无影之谜的歧路。黄尧真是了不得。
思路乐2023-10-29 12:15:32
【B】唉,虽说真的受不了这些京爷自我陶醉式的文化霸权,但还是被张律的影像执行给实打实击中了。曾经评价张律在《柳川》里把中年油腻当成表达利器来用,《白塔之光》居然还能更进一步,油腻和细腻统筹为无比和谐的整体,正如同学聚会上众人齐唱《北京欢迎你》的观感一样,尴尬与悲怜在电子窗口打通的异地通道内互动,真会设计(侧面体现张律对辛柏青演员特质的理解之深?)。「镜」与「影」成了人物宿命的密钥,通过最简洁的倒映将情节凝聚回地域文本的核心,是技法的胜利,却并不代表动机的纯粹。和《不虚此行》作对比,刘伽茵只需保证「讲述」这一行为的纯粹便可将真诚态度发散至影片的各个角落,而张律的调度却降格成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用数个连通梦、时空和命运的摇镜来回应自己设置的主题,这比他那客气的油腻还更加糟糕。
南隅北安2023-02-19 01:43:15
前一秒为一些生动的细节而惊喜,后一秒就会被台词尬到出戏。几条线讲的很碎又很淡,寻根,出走,消失的父亲,孤儿,shadow,倒着走,这些想表达的内容因为故事脉络和镜头语言的不流畅而显得僵硬。镜头切空镜再转回,挺好用的,但也不必要用那么多次吧!以及我不想再在任何一个国产电影里看中年男人跳舞了!
子戈2023-10-28 21:35:08
和《庆州》《福冈》这些描写异乡游魂的作品不同,《白塔之光》讲的是故乡的游魂。片中的北京在接连巨变的时代中,早已面目全非。 坦白讲,看完最明确的感受是,张律的魔法消失了。他之前那种自由地游弋于物理与心理时空的闲逛感,以及神来之笔的通灵时刻,在这部中仅仅保留了“形”,却不见了“魂”。 但还是能捕捉到不少会心时刻。比如那个被时代抛弃,于是跑去领导开会疗养的地方,放起蓝风筝的老人;比如那场北京发小的聚会,有人哭,有人笑,大家都疯疯癫癫的,之后不久,有人突然自杀殒命……这场毫无征兆的发生在异乡的自杀,甚至让人想到娄烨的电影。于是再回看片中那对父子,又何尝不是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伤痕之间的漫长对峙。 《北京欢迎你》被一群中年人唱成了挽歌。十五年过去了,歌词没有变,变的是唱歌的人。
文森特九六2023-10-28 18:42:20
白塔之影在千里之外,彼此之间太过“客气”,实际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亲人之间,爱情之间,朋友之间,空间之间,时间之间,甚至生死之间和虚实之间,当所有人试图去消解这层“客气”,却又发觉早已物是人非或貌合神离,究竟何谓因果,唯有继续沉默中沉沦,张律依旧在悲悯的探讨着人的孤独,以及沟通的失语,从语言到地域,彻底回归本土创作带来了更加慵懒却贪婪的游荡与徘徊,宛如天空的风筝和手中的线,故乡与异乡熟悉又陌生的矛盾交织,忽冷忽热,忽近忽远,来来去去的不经意间,或许还未留住一切,却又已双鬓如雪,形单影只。
达令欧尼2023-02-20 06:34:17
北京是我第二个故乡,片子里充满了对老北京的热爱。主题有些散,很隐晦,我完全从个人角度尝试解读,我看到了性压抑。中年男文青的困境,过于礼貌客气,妻子出轨,姐姐的强势,母亲的强势,小情人的强势,姐夫的妻管严,父亲被扫地出门,男主妻子出轨却净身出户。小情人形容大叔,不油腻,这已经是对大叔的最高赞美。电影里男性的几次情绪崩溃,索要拥抱和舞蹈,都让人分外尴尬不适。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男主矫情?男性也有资格表达脆弱不是吗?片中,男主唱北京欢迎你,电影院里的人们在笑,外国观众也在笑,笑那个落魄矫情的男主。我却捂着嘴痛哭,08年奥运会,北京人激动疯了,我们以为从此就让世界刮目相看了,从此北京就翻天覆地了。奥运会过去15年了,当年我都是有梦的人。如今我们都老了,酒桌上的老同学聚会,举杯碰杯,都是梦碎的声音。
yayoiray2023-02-19 06:44:57
故事很散,但散得並不舒適,台詞做作,試圖在文藝和幽默間平衡卻失敗,故意融入的北京話也顯得啼笑皆非。白塔之下,親情不夠動人。
二火山2023-10-21 19:16:32
从书评家、戏剧导演、网络作家到美食撰稿人,《白塔之光》继续丰富着平遥下来文艺圈的直男群像。黄尧像几滴油花滴在辛柏青这碗素面里,漂浮在上融不进面汤,略带香气,依旧寡淡。白塔雄伟,有光无影,两个人想做情侣又被视为父女尬在那里不上不下,相似的笑容也燃不起情欲,开房只剩柏拉图的精神休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落寞,北京的现代化发展似乎与胡同里的世界无关,粉刷一新的外墙掩盖不了内里的失落破败,没有鸽哨的北京也失去了灵魂。《北京欢迎你》唱出了21世纪老北京人最有存在感一年的伤感,此后城市加速落下了一大批人的脚步,2008犹如过眼云烟真实又虚幻。男主的女儿像小时侯的关晓彤一样,特北京。
红喑2023-10-28 15:04:20
好厉害。镜像/影子/梦境/爱/记忆的多重互文,而且张律将这种互文做到了影像、文本、声音,全方位的实现。你永远不知道镜头一旦转开,再转回来等待你的是什么。人物总是突然说出怪异的话或者做出奇怪的行为。在张律的世界,梦境主导动机,梦境入侵人类。广济寺的钟声是爱之梦。走廊的脚步声是职业之梦。北京欢迎你则更多更沉,塞满一屋子的旧时幻梦,振聋发聩。梦的影子控制着我们。男主模仿他人,学别人按摩耳朵,学别人倒着走路,学女孩穿同样的鞋,学女孩唱歌,学父亲浇水。镜像是我们对他人的照见和投射,乃至爱的倒影。当我们照见一个人,就会将它的镜像变成身后的影子。就像男女主在路灯下亲吻,他们的影子慢慢生长出来。它是梦,是记忆,是爱,而人是它的回声与倒影。而什么东西没有影子呢?一水儿的白墙,标语前的甩鞭,“太阳”底下的白塔。
sH12023-10-24 21:21:00
你们文艺片导演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吗,
凯文·史派东2023-10-21 17:30:09
台词写的太差了,寡淡到让人麻木,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两代人活在找不到存在感的故土,回忆回忆再回忆,陈年旧事成了生活绕不开的谈资,陈旧腐朽。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望京SOHO,犹如未知的未来一样遥远。黄尧演技太差了,没必要强装京腔,融不进来。
金姬酱2023-10-21 19:19:06
一个没什么创作力了的文艺老男人拍了一部文艺中年离异男的无聊生活,无聊*2。